做中学,学中做

时间:2022-10-28 10:30:45

做中学,学中做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要想教得好, 学得好, 就须做得好”,学习数学就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做数学”就是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从事数学练习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 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探索和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 也是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比如,小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复杂式子的化简、简单的数学证明等纯理论活动,也包括一些几何模型的制作、生活实践在数学中的证明等可操作性活动。

现行《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将现有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知识传授,逐渐转向思维与能力的拓展,这一主题的引导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继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一目标的实现方式就是依靠灵活多样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操作方法,其中将小学数学教师定义为实践活动课的引导者与管理者,起主要的方向带头作用。

一、主题探究,围绕教学主旨而行

主题探究,就是教师带领学生,根据数学教学内容要求,让学生按照课程的主题,主动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操作方式。课堂应该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活动也不能只为形式而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往往费时多而难以管理,所以一开始就要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

比如,数学板报的设计与制作就是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典型内容。首先,让学生按照自己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策划板报的栏目;然后,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保证整个板报的和谐;最后,让同学们阐述自己设计栏目的主题,并对自己喜欢的栏目进行评价。这样学生在强化了自身数学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审美以及写作能力。在活动的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实践活动课适合四年级以上的学生。

这类数学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现,使得从策划、交流到评价,都是小学生自己的劳动成果,因此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数学素养。此外,栏目主题的确定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教师应该在这一环节为遇到问题的学生或者小组提供正确的指导,不能随意选择与数学本质无关的主题,避免在一些美工之类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

二、角色活动,注重互换的体验性

这里提到的角色活动主要是针对活动中学生角色的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会理解数学概念、原理与知识。比如在分数大小比较时,笔者引入了“猪八戒切西瓜”的故事。故事内容为:

孙悟空说,“我吃其中的五分之一好了,师傅吃三分之一吧!”八戒一想不对,大师兄怎么这么贪婪,要吃“五份”,就说:“师傅吃五分之一吧,大师兄吃三分之一,我肚子大,可以为大家完成七分之一。”

在这个故事的具体演绎中,我让学生分别扮演角色,再通过对“模拟西瓜”――小圆纸片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的规律,并从实际中也体会到了故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态和不同思维方式,让学生感悟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甚至渗透了为人处世的教育。

三、自由拓展,发挥能力的创造性

自由拓展方法是对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大胆创新,主要是让学生自由选择在数学学习中的实际信息点,然后根据个人爱好进行实践探究。

笔者讲银行的年利息以及存款知识。在紧接着的数学实践活动课中,就进行了自由拓展的操作,提出问题:去银行或者储蓄所询问什么是年息,以及所去银行的年息是多少?年息采用什么样的计算方式,为什么?由于实际操作具有一定的困难,笔者将学生随机划分为若干小组,最后完成了实践任务。这种数学实践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探究的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常识,理解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此类实践活动应尽量控制在小学的五、六年级范围内。

四、模拟实践,感悟数学的价值性

模拟实践方法是一种比较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操作方式,它根据实际问题构建课堂微型社会活动场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为了把某道应用题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问题,就可以让学生集体构建出一个实际场景。例如对于存款利息的计算应用题,设计一名同学模拟银行服务人员,令其熟悉银行方面的利息以及计算方式,另一名同学模拟存款客户,主要提供存款金额与存款时间,通过双方的交流将问题具体化,这样周围的同学就可以轻松体会题目的条件与计算目的,并可以根据模拟场景提出个人问题,在讨论环节进行分析解决。模拟实践的操作方式适用于存在应用题的小学实践活动课中,而且效果十分显著,可谓“做中学,学中做”的集中体现,教师主要承担管理与场景设计的任务。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彩论述,我们的“做数学”的教学观念的根就在这里。我们提倡“做数学”,并不是图个热闹装点门面,而应该让学在“做”中悟出方法,在实践中获取真知,真正从“学会”走向“会学”,实现数学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师才能演绎生命的精彩与价值。

上一篇:试述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发展 下一篇:语言标记性与第二语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