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时间:2022-10-28 09:43:56

浅析高中语文的研究性学习与教学

【摘要】 研究性学习一般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来选择研究专题,最终达到接近问题的学习活动。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之配套的方式方法还不完善。与此同时,“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教学”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中语文 研究性学习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35-01

1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过程

1.1 增强学生的社会性需要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这一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生交往需要的满足不仅可以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而且可以使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乃至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增加相互了解与相互信任,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而合作意识和能力只有在小组合作、与人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探究的要求都能够促进学生交往需要的培养。

1.2 双主体变化原则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的过程呈现不断变化、发展和上升的特点,这必然从外部对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变化产生重大影响;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也在成长中处于变化、发展之中,又必然从内部影响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变化。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双主体变化原则,把握渐变原则,顺应其发展趋势,而不是超越变化。教师要主动地创造利于学生开展研究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适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的渐进变化。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是自主性、开放性、拓展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并将视野引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关注社会的各种问题和各种文化现象、生活现象、社会现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爱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性、自主性与积极性。用自己的心灵去接触社会,用所学的知识去了解社会,用调查研究去认识社会,用细腻的笔触去分析社会,用唯物辩证的观点去剖析社会。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完成课堂必修内容的同时,大量的进行课外自主阅读,以拓展视野、熏陶品性、激发灵感。爱诗的同学尽可以与普希金、郭沫若为伍,嗜好散文的同学可以与朱自清、刘白羽相伴,喜欢小说的同学可以与托尔斯泰、巴尔扎克亲近,痴迷戏剧的同学可以与莎士比亚、曹禺共商。以读促写,以读促研。

2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策略

总的策略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具体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指导引入,灵活多样

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是学生在教师有计划和有步骤地指导下来进行的。学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相关的课题,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当然,研究性学习既有课文学习过程的研究性学习,同时也有以课题为载体的研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针对不同文章的内容,教师要灵活多样地从各个角度来提醒和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语文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学生加深印象的过程,当然这也就成了学生研究学习的过程。

2.2 “语文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把握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注意方式的使用,受传统学科教学体系、目标、内容和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的局限,在学科中普遍实施研究性学习尚有一定困难。因此,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项特别的必修课纳入课程。“设”是为了“不设”,故而必须将“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一方面现行的学科教学内容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中积极地借鉴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改革学科课堂教学,对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2.3 研究性阅读的教学模式

在高中语文的研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要相信他们有能力来做好学问;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通过和学生的深入交流,来营造和学生之间的民主师生关系;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的态度,我们都知道,让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往往比让他们解决十个问题更有意义,所以要让学生大胆提出他们所想到的任何问题。

2.4 加强学习,及时转变彼此的角色

正如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如今的学习要以学生作为中心来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主导,我们要改变的就是以前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则由之前课堂的主宰者变为现在组织协调的负责人。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要教会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就首先要做知识研究型的教师,增强自身的研究能力,学习更多实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吸收先进的教育理念,使用更多更新的教育技术,结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彻底改变一言堂的局面。

2.5 指导学生将教学重点、难点化为问题,引发学生自己去探究、论证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问,勇于质疑。有不少学生有一种羞怯心理,不敢质疑,不好意思向教师、向同学发问,怕教师轻视、责怪,怕同学挖苦、讥笑。还有的同学问则问矣,却浅尝辄止,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这往往是学生学习难以成功、创造力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

4 结语

语文研究性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比较现实的实践意义的。加强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细致观察,累积观察得到的素材和成果,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关注每个人终身学习的需要,为每个个体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时代赋予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崇高使命。教师应看清研究性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与阻力,更应看到其光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宁志斌.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自我调控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5):3.

[2] 李立.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68).

上一篇:每位家长都可以成为志愿者 下一篇:谈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