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8 08:20:50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考试在大学教育过程中对教学活动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考试模式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其课程考试的内容、形式都应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服务,考试模式与教学内容、方法应相互配套,以充分发挥考试的功能、作用。因此,在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必须关注课程考试模式的全面改革,从而更好地推动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方案的无缝对接。

在《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原有的考试模式已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培养的实际要求。考试并非仅仅只是讲求一个结果,也并非仅仅只意味着一门课程学习的结束,考试模式应按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促进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先天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生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有效提升。因此,从酒店管理专业坚持应用为主、准职业化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努力转变固有的、僵硬陈旧的考试模式,联系课程教学实际,通过改革、创新考试模式,推进课程教学过程整体管理与控制。

一、努力打破传统思维桎梏,积极更新考试模式理念

通常理论课程传统考试模式一律闭卷、笔试,把知识的拥有量及对知识的简单掌握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以此衡量学生水平。忽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的考核,尤其是理论课程更是如此,几乎形成了惯性思维。这种考试模式迫使学生死记硬背或猜题,以尽量缩小复习范围,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对某些知识点的记忆上,始终忙于被动应付,实际上弱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力。教师在期末通常也不得不围绕这样的考试模式,为学生圈定复习的范围,分数成为唯一的结果,这实际上已背离教育的理念,客观上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带着这些思考,认真审视《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的原有考试模式,为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推进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改善,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迫在眉睫。

二、密切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考试模式设计贴近教学目标

《酒店服务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学应用课程,这是一门与酒店企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在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主要的改革方向在于紧紧围绕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突破传统理论教学框架,摒弃理论概念的堆积,积极围绕行业实践需要,以体验教学模式为主,辅以讲授法、案例法及项目推动法的综合应用方式,切实推进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提升课程教学效果。课程教学模式与考试模式是典型的对立统一体,《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在积极贴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贴近行业需要,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上,结合本课程教学实际,以全新思维进行考试模式设计。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期末考试形式由原有的闭卷考试调整为课程技能测试形式。命题设计思路明确,整个考试模式设计,命题考量的就是如何才能促进学生切实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理论结合实践能力的提升,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在具体考试模式改革实践过程中,由主讲教师根据课程教学核心内容,分别设计3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期末考试时由学生自主抽取其中1套应试,教师以一对一面试形式对每个学生逐一进行测试并计分。每套课程技能测试试题,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三个组成板块。第一板块是仪容仪表板块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对客服务角度,考核学生职业形象是否得体,包括从着装平整规范、仪容大方、语言亲和、不佩戴饰物等方面测评,并逐项考评计分,该部分分值10分(总分值100分)。第二板块是基础知识测试板块部分,主要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做到要点明确,内容完整,理解清楚。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4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每组学生抽取其中一组完成测试。对专业知识点的解答,要求要点明确、理解清楚、内容完整即可得分,要点有遗漏则逐项扣除相应分值。第三板块是专业技能测试部分,包括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情景模拟)测试、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情景模拟)测试两个环节。主要从对客服务心理策略、服务人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两方面测试学生的职业素质及应变能力。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分别设置3套组合测试题,每套测试题分值合计50分(总分值100分),由参加考试的每组学生任意抽取其中一组,逐个一对一完成技能测试。每遗漏或错误一项即扣除相应分值。期末课程技能测试成绩占学生期末总成绩比例为50%。

三、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根本,注重考试模式改革的整体性

课程教学质量应是一切教学改革的根本。长期以来,课程考试“一考定成绩”的状况比较严重,如何强化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例,促使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一直是一个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采取“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相结合,调整符合课程实际的构成比例,努力把过程性评价与期终评价结合起来,尽最大可能把考试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持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积极完成各阶段的课程学习任务,切实保障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中,注意结合本课程的特点,核心强调课程教学质量,不仅注重期末考试形式的创新,还要从考试模式的整体性出发,最大化发挥考试的效用。鉴于此,在本课程考试模式改革过程中,已将该课程平时成绩占期末总成绩的比例由30%调整为50%,该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技能测试50%组成。平时成绩在关注学生考勤、作业的同时,还要重点考查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包括体验教学过程中的投入程度,对平时成绩所占比例的提升,核心在于高度重视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知识的自主学习及积累过程,而不是仅凭期末突击来完成,这样设置能与本课程教学特点紧密结合,在设计上更为合理,同时也是对期末技能考试的有效补充,提升了该课程考试模式的整体性效果。

四、结语

贴合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突出职业核心能力角度出发,积极探索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无疑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改革实践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如还需要下功夫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通过考试能评价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所学的东西是否具有实际价值,实现对学生全面真实的考察与评价。《酒店服务心理学》课程考试模式改革与创新还需要在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与时俱进,保障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系)

上一篇:长春市冰雪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生源减少环境下高校不能贸然减少旅游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