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

时间:2022-10-28 07:18:52

谈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

摘要:园林景观生态设计是传统园林设计的延续,是兼顾美感和维持生态环境和谐的一种设计方式。我们应以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循环过程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合理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园林景观是人性化的设计,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适应自然景观,保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探讨了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K928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 作为一个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 会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 而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也是园林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项目中, 需要园林设计师、生态学家、建筑师、规划师等的团结协作才能共同完成。我们应当重视生态系统空间关系的研究, 把握住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相结合这个核心, 促进协调发展, 还应当注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 为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而共同努力。

一、.园林景观的生态特性

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于植物体内,这一过程是生物圈与太阳能发生联系的唯一环节,也是生物圈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既有自然的组成要素,又有高度人工化的组成要素,而园林系统则是其唯一具有自净功能的组成成分,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园林设计目的是为了创造人类理想的家园。无论是人工建造的园林,还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财富,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生命的存在,能够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循环。近年来,人类在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中越来越多地考虑园林这一生态特性。生态园林,是根据植物的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共同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二、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考虑地方性因素

设计应尊重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根据场所的现有条件采取适宜的生态设计,首先要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或者居民的生活习惯,为设计者提供参考,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设计要考虑场所的自然过程,依据场所中得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因素,将这些因素合理的搭配到场所的设计之中,保证景观的和谐发展。植物和建材的使用生态设计的重要方面,根据生物区域选择适宜的树种,尽量多的使用乡土树种,以减少管理和维护的成本。

2、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本

自然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有保护和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尽可能的减少土地、水、生物等资源的使用,尽量提高其使用效率。不同的配置方式其资源的耗费量不同,例如在园林设计中用林地取代草坪,乡土树种取代外来品种,便可减少灌溉用水、化肥、除草剂等的使用。

三、生态规划理念下园林的景观设计策略

1、保留原有植被

尽可能保留场地的原有植被,这是小绿地建设中常常忽略的一个问题,保留原有植物,并非不加选择地将所有原有植物加以保留,而是要依据植物的生长状况、景观效果加以评价,当留则留。通常在城市中,经历了若干年的开发经营,几乎很难有原生的植物尤其是群落保留下来,比较常见的是次生群落及人工植被,由于这些植物与环境间长期共存,已建立相对稳定的关系,故而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保留。

2、弃其糟粕取其精华

保护人文古迹及老园林设计,主要是人工景观,在环境资源拼块和残存拼块的基础上引进新的拼块,长时间高强度的人为干扰,使残存景观逐渐消亡,进而形成以引进拼块为特色的人为干扰景观。这种景观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弱,它们的存在源于人类的大量引进拼块和努力维护,依赖于持续而有目的的经营管理,而老的自然景观尽管粗糙不堪却历经多少年月,有着自己的自然群落,更可以自我修复和自我生长,这种古代的园林景观应该保留,也必须保留,要遵循“互惠共生”原理,协调好植物之间的关系。

3、保护园林设计,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我们每到一处美景,总会或多或少发现“某某到此一处”的字样,或者有些情侣、游客的签名。可以看得出这些人对此处美景的眷恋和喜爱,殊不知这种破坏性的行为恰恰起了反作用,让本来天然而成,自然的景观大煞风景。因此,保护园林设计及提高全民文明素质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事情,唯有提高每个人的自觉性,才能让这些古老的美丽的景观完整地存在下来。

4、 维持园林物种多样化,模拟自然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显著特征之一,是近年来生物学与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指的是“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生物多样性可以从3个层次上去描述,即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与景观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所有生物个体所包含的各种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既包括了同一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变异,也包括了同一种群内的基因差异。复杂的生存环境和多种生物起源是造成遗传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物种多样性是指多种多样的生物类型及种类,强调物种的变异性,物种多样性代表着物种演化的空间范围和对特定环境的生态适应性,是进化机制最主要的产物。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态系统中生境类型、植物、动物、微生物群落等生物链及其环境等所组成。而物种被认为是最适合研究生物多样性的生命层次。城市园林景观的生态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生物的多样化,物种的多样化水平决定着本群落的动态特点和稳定水平。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中,各个物群对群落所在的环境和资源的利用不是直接的竞争,而是处于一种互补的状态,系统的复杂性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同时,物群的完整和多样性可以使系统的脆弱性得到改善,降低物种受病、虫害和自然灾害的程度。因此,维持生物的多样化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应该尽量设置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相近的生物群落。

5、 建立城市环境防护体系

在城市扩建的过程中,一些沿河或沿路的防护林带,往往因河岸整治、人造景观或道路拓宽而被毁掉。其他地区的防护林带也在无休止的开荒耕种或滥砍滥伐,以及农用地在转为城市开发用地的过程中被肆意切割或占用,使得原有防护林网的完整性及其防护功能受到严重损坏。在城市周围、城市功能分区的交界处形成较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带,不仅能防风固沙、减轻污染、净化环境,而且有利于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6、协调植物间的相互关系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体内会向外释放次生代谢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的植物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促进其它植物的生长,也可能会抑制其生长。在生态设计中应遵循“互惠共生”原理,使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植物可以相互依存、共同获利。例如黑接骨木有利于云杉的生长;皂荚、白蜡与七里香之间有相互促进的作用;松树、云杉、山杨等都能互利共生。但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却不宜种植在一起。这些都是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总之,现代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是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自然演化过程中一种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工作, 其工作的领域如此广阔, 前景如此美好。但是, 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所肩负的责任。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人类自身, 理解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理解自然的演化过程, 那么景观规划设计就只能是用来装点门面而已。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创造我们共同的、美好的家园, 每个人都应该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影.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的意义[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8)

[2] 苏常红,傅伯杰. 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J]. 自然杂志. 2012(05)

[3] 张琰. 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现代园艺. 2012(20)

上一篇:基质填料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处理效果的... 下一篇:园林绿化苗木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