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

时间:2022-10-28 06:29:20

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

公益广告是为社会公众制作、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它通过对某种观念的传播呼吁大家关注社会性问题,使公众以合乎社会公共利益的准则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支持或倡导某种社会事业、社会风尚。这些集社会效益性、表现号召力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对尚处于成长期的幼儿也产生着种种影响。如果教师能在幼儿教育中巧妙地利用公益广告创设学习情境,对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潜能和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关注同伴,树立集体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及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但每个幼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怎样使每个幼儿的特长和智慧成为宝贵的教育资源呢?作为教师,一是要为幼儿创建平等、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利用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为幼儿的同伴分享和共同发展提供机会;二是要通过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组织形式,鼓励幼儿进行语言交流和合作探究,在幼儿的自主活动、矛盾冲突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寻找教育契机;三是及时捕捉幼儿生活和游戏中的教育契机并加以拓展、深化,形成有益的教育内容,促进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交往。

例如,在开展大班语言活动“我们是朋友”时,我播放了公益广告《手拉手团结在一起》:“我叫王冉,她叫胡玛尼亚,她是一位聋哑学生。我们俩是同桌,已经五年了。上课的时候我和她总在一块儿,她有不会的问我,我会给她讲怎么做。我们俩每天一起上学、下学,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学习,像亲姐妹一样。我们会手拉手永远团结在一起。”播放后,我请幼儿讨论这则广告里面的两个好姐妹是如何友好相处、互帮互助的。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相处了近三年的集体有着深厚感情,并与同伴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友谊,因此在围绕公益广告讨论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集体中自己与同伴的友谊,并拓展和深化友谊的形式和内容。

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友爱互助,用爱相处》《关注他们,把爱延续》《传递祝福,以爱为本》等公益广告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正确看待同伴交往、集体关系、集体荣誉等,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体验和领悟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有事商量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关注家庭,树立家庭意识

幼儿的健全人格和道德情感是在成人的感染和熏陶下形成的,但不同的幼儿来自于不同的家庭和环境,他们的行为习惯也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通过模拟真实的家庭物质、精神环境,创设近乎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幼儿感受和体验以诚相待、互敬互爱、尊敬长辈等行为准则。通过教育活动使幼儿产生心理、情感上的共鸣,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纠正、引导,使他们将好的行为准则内化为道德品质,外化为道德行为,提高家庭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家庭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亲亲热热一家人”时,我播放了公益广告《Family》:“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爸爸遮风挡雨,温柔贤惠的妈妈相夫教子。渐渐我长大了,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长大的我渐渐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发现爸爸的背早已驼得不成样子,妈妈的身体也已臃肿。是时候尽一个子女的责任,悉心呵护起这个家。做父亲贴身的拐杖,给他一个依靠的肩膀;给母亲撑把庇护伞,为她遮蔽盛夏的骄阳。爸爸妈妈我爱你!家,有爱就有责任。”播放后,我请幼儿结合这则公益广告进行小组讨论:“怎样在家里才能算是一个‘小大人’?”幼儿认真地讨论起来,有的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有的说自己的玩具自己整理,还有的说要帮爸爸妈妈做事情……这种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使幼儿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相互教育,收获了较好的活动效果。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给妈妈洗脚》《请握住父母的手》《感恩父母》《温暖的心》《守护父母》等公益广告创设带有问题的学习情境,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家庭价值观,提升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家庭的情感。

三、关注社会,树立责任意识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各领域的教育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相互渗透,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融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等成就为一体的公益广告,进一步创新了公民道德教育的载体,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和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准则,使他们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科学素养、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在开展综合活动“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我播放了公益广告《学雷锋之童谣篇》:“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助人为乐,乐在其中。”在播放后,我引导幼儿讨论广告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学雷锋做好事的,请他们思考自己还可以怎样做。在这段公益广告中包含了幼儿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学雷锋活动,他们通过交流、讨论对学雷锋的现象和实质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还提高了社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传统节日》《人人守法,道路通畅》《关爱老人,体贴入微》《同一片蓝天下》《关注贫困儿童之励志篇》《希望工程》等公益广告,引导幼儿认识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魅力,向幼儿传递真善美的理念,使他们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和融入社会。

四、关注自然,树立环保意识

《纲要》指出,幼儿应该“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兴趣是与生俱来的,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大自然对于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幼儿亲近自然、走近自然和融入自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幼儿的已有认知基础、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这种认识内化为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走进大自然”的导入环节,我播放了公益广告《秀出你的环保搭档》:“我把家里的废纸盒都收集到大桶里,爸爸说纸盒回收后可以再造纸,这个大桶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不用一次性筷子,因为我要保护森林,自带餐具是我的环保搭档。我的铅笔盒里只有三支环保铅笔,因为用它可以节省木材,环保铅笔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我喜欢玩拼插玩具,少用电池,减少污染,拼插玩具是我的环保搭档。出去旅行,我不用酒店的一次性洗漱用品,妈妈说那不环保,随身的洗漱用品就是我的环保搭档。”播放后,我引导幼儿认真思考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环保搭档,他们纷纷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列举了奶奶的菜篮子、自己的小水壶、教师制作的环保玩具等,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在这个交流、讨论和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了环保意识,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选择低碳,绿色生活》《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绿色旅行指南》《保护濒危动物刻不容缓》等公益广告来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和感官体验,实现他们对环保新知识、新理念的构建。

上一篇:浅谈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在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