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构建信息科课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8 06:25:19

学案导学,构建信息科课高效课堂

摘要:当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开展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开展了学案导学的实验,弥补了课时不足,教学效果差的问题,在高效课堂构建方面取得了一点成绩。

关键词:学案 信息技术 高效课堂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主要特征。旨在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照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我们应该让学生在兴趣和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

而目前中学信息技术开展情况使得这个目标达成有了一定的难度。每周一节课,每节课45分钟。一学期16~17课时,使得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和学生都觉得课标实现捉襟见肘。而学案导学可以很好的弥补课上时间短带来的缺陷,督促学生在课下自学基础性的知识,并回答问题。该在课下完成的任务就在课下完成,大大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率。

新学期,我尝试在我校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学案导学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感触,在此,我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的几点感受与大家分享。

一、背景与现状

以往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自己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并虚心向周围的同事请教,认真备课,写教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一个教案很难满足这么多班级的要求。2、教师一人闭门造车、一厢情愿抛出的教案,难以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激情,激发全班学生的创造潜力。3、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只是根据自己的以往的经验去想象学生的反映。4、备课没有学生的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

二、实验过程

我的实施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案作学案.学期之初,我照搬研究生课程学习时的方法,把自己写好的教案直接印发给学生,当作学案,经过3周的实验发现这种模式效果不好。因为老师写教案的初衷是给自己看的,比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学生看起来云里雾里,不是很容易懂。另外,学生还觉得那是授课教师的事,跟自己没什么关系。还有,因为我在教案中把教学的环节阐述的清清楚楚,课前学生都对此略有所知,以至于课程开展时学生已经没有了新鲜感。于是我总结了以上的不足,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学案初形成.汲取第一阶段的教训,第二阶段我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了修改,把它改成学案。第一,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第二,列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第三,本节课主要的知识点;第四,列出学习本节内容学生要准备的知识;第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尝试后发现,这次比第一阶段的效果有很大提升。学生在课下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知识准备。老师在新课讲解中进行得很顺利。但是依然有不足,主要表现为:1、学习目标主要是我想教会学生什么?而真正的教学中心应当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所谓“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食;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才是教育发展的主题思路。2、知识点及重点难点只是简单的罗列,并没有帮助学生在各知识点之间建立关系,也没有注意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等等,即没有把知识形成系统结构。3、整个学案虽然提出了让学生准备什么知识,但却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基于此,我又进入了第三个阶段的尝试。

第三阶段:完善学案。总结了前两个阶段的经验和教训后,加之我对学生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我又开始了第三个阶段的学案导学尝试。首先是准备学案时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与我的教学目标相对应,突出学习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有明确的目标;第二,给学生提供利用Viso2003绘制的每节课的知识结构图,梳理知识结构体系,使学生能够明确意识到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相关知识介绍和实践应用情况的介绍,促进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本身的价值;第三,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我有时也通过创设一种特定的学习和问题情景,使学生懂得意识到所学知识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作用和价值;第四,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第四,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目的。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开展了三个阶段的实验后,我自己对学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深有感触。开始的时候觉得工作量大,困难多。而且学生刚刚开始接触这样的信息技术课,课下学案的使用以及课上学案的利用等都难以把握。每节课后我发下一节课的学案,一周的时间学生去准备,根据自己的时间零散安排学习即可。另外,我还给了学生学案改编权。新的教育理念呼唤“以生为本,发展为本”,这也是目前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案应当是无条件向学生开放的,融合师生共同心智、和谐共振的学习方略。

三、学案导学的效果

最初,我开展学案导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解决课时短,内容多的矛盾。但是,真正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尝试后,我发现不但我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且我还有很多的意外收获。

(一)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二)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坚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等性格特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性和创新性。

(四)学案的使用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

我们的学案导学实验,让学生先自学。然后通过学生的讨论、探索,使他们亲身参与课堂教学,这样就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课堂效率大大提高,探寻出一条高效课堂之路。

我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还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上一篇:差异与特色:“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 下一篇:对聋生实施素质教育美育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