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编导学案 提高课堂实效

时间:2022-07-23 08:27:25

巧编导学案 提高课堂实效

欲想巧用学案,我们必须清楚学案是什么?我们所说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学案可以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并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加工,以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因此,学案可以说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不同课型,编写不同模式的导学案。

一、目标导学,释疑解惑

21世纪的文盲是不会学习的人。教会学生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些学生不懂得自学或预习该从何做起。所以,教师可课前印发导学案,预先将下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填空、名词解释、判断改错、简要回答、问题质疑、网上查寻等形式,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预习课文,并将问题答案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学生拿到导学案后,学生对本节学习目标、重难点一目了然,避免了课前预习的盲目性和无效低效性,也对学生真实有效地预习起到督促作用。课堂上检查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的自学情况,如请学生将预习中碰到的问题写到黑板上或写在纸上交给老师,或让学生上台补全残缺式板书,回答一些“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或请学生就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时事新闻、故事进行演讲,从而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同时,教师通过这些方式也可以深入了解学生预习所达到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学案中的自学自测能使教师知道学生各部分知识目标的掌握情况。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具有普遍意义、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释疑解惑。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方法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又能做到教学内容先学后教,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节省教学时间。

二、小组合作,探究共享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新课程也强调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的培养。新课程在每一框题内都安排了探究活动,在每一单元结束后又安排了综合探究,如果我们让每一位学生都去完成所有的探究性问题,那必然会花去很长时间,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探究性课题,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分工合作、查阅资料,或深入相关部门地方进行调查研究以得到第一手的资料,来共同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合作探究集中了组内成员的智慧,所以能改变单个人冥思苦想所带来的耗时多、见识浅等弱点,从根本上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每个小组一个学期仅完成一到两个探究性问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完后的答案要写在导学案上,这样大家可以共同分享合作成果。

三、问题引导,引领学习

对一些知识体系较为完整、学习难度较小的学习内容,我们在设计学案时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等教学内容转化成一系列大大小小的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得出结论,由学生自己来阐述最后的结论。这种自我教育的过程,学生很容易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种教学方法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省时等优点。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为例,我们可以将课文内容转化为三个问题:(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2)怎样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3)如何全面认识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师生双方紧紧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教学活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展示图片:建国几十年来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7・5”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3・14”事件。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青年学生如何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作出自己的贡献。讨论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作为指导者和参与者,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进行适时点拨。在点拨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最终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本课知识点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一节课下来,既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模糊认识,又对学生进行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时,又抓住问题的中心,省时省力、迅速地完成教学任务。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学案导学教学法并不新颖,也不是所有的导学案都能做到高效优质。能否真正通过学案导学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关键取决于导学案的编写和内容设计。所以,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年级、班级和不同课型的实际需要灵活地编写学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行为变为以内在需求为基础、以综合能力为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才能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上一篇:新旧兼用,相得益彰 下一篇:现代文阅读“理解重要句子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