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四动”,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时间:2022-10-28 06:15:26

【前言】充分利用“四动”,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关系,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 、去分析,倡导“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多种体验”。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认可学生的特点...

充分利用“四动”,实现课堂的精彩生成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如

何使教学课堂的生成更精彩呢?

一、利用学生的感动,让课堂民主和谐

学生的感动,就是指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建立

合作伙伴式的新型关系,从而真正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成长的气息。

课堂上教师不失时机为学生铺设求异路径,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观察、去思考

、去分析,倡导“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一个问题,多种方法,多种体验”。

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优点,认可学生的特点,包容学生的缺点。当学生回答问

题出色时,教师喜形于色,给以喝彩;当学生回答有误时,教师要用“主动举手

回答问题,说明你很乐于思考”一类的话语进行鼓励。

在创造让学生感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要有出众的教学艺术和过人的智慧,做到

如下几点:

1.捕捉学生认知的兴奋点

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会因为

有兴趣而产生积极情绪,也会因无兴趣产生消极情绪。要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

性、有计划地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渴望求知的心理,

想方设法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奏响学生思维的交响乐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教师要善于启

发学生思考,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力求做到:鼓励质疑问难;鼓

励独立思考;鼓励争辩;鼓励标新立异;鼓励学生相互评价。

二、利用知识的联动,让学生感受生活

知识的联动,是指课堂上的知识因为和学生的经验世界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而

变得鲜活和有亲和力,不再抽象而陌生,不再空洞而苍白。教育源于生活,语文

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蕴含着语文教育。新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教

学方式都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知识。生活

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依托,是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课堂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

,才能真正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

为学生所熟悉,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现实生

活的意义。

三、利用问题的驱动,激发学生思考

问题的驱动,是指课堂教学的进程由问题来驱动,环环相扣,步步深入,问题成

为教学环节推进的主线,思考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问题是对课堂中心话题的聚

焦,而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课堂不会有精彩的知识生成

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易有度,课堂气

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课堂提

问一定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精确发问,提出的问题不要过于简单或过难。如果

问题太简单,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和轻视的心理,让学生思维变得肤浅,从而不善

于动脑筋分析问题,不利于学生求知的意志和品格的形成;如果太难,不符合学

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易使学生感到高不可攀,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

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侧面、

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并设计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学生思考问题的

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

维。一个人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大小是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因此,教师设

计的问题应尽可能注意开放性。

四、利用方向的拨动,实现“导”和“学”的统一

方向的拨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时时把握住学生思维的方向,恰到好处地进行

点拨,始终保证其与课堂中心教学的目标相一致。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

作用在这里实现了辩证的统一。

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点拨引导也起了关键的作用。在教学过

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那么怎么引

导呢?这就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不能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放任学

生自己去学习,去随意生成一些无意义的认识;更不能代替学生包揽一切教学活

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的 “导”应贯穿于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导”与“学”的最佳结合,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正

确发挥,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主导能力,在“导向”上多下功夫,对各种问

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调控、激励、点拨,从而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要发挥好“导”的作用,着力于诱导、引导、指导、疏导;要导目标、导疑

点、导方法。教师要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导”上,把“导”的重点放在“质

疑”上,把“质疑”的重点放在方法上,最终重点放在学生“学会学习”和“培

养能力”上,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适度惩罚 优化常规 下一篇:特别的爱,产生特别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