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实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03 05:46:47

充分利用实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教师应千方百计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选做实验和家庭化学小实验,同时大胆改进实验,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为教学服务。

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是启蒙教育。步入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到这门学科,往往对实验怀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在新学年开始,教师要注意上好第一课,依据教材内容,将“绪言”一节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实验为主完成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教学任务,本课时除了完成“碱式碱酸铜受热分解”和“镁带的燃烧”实验外,我又选做了“铜树的产生”和“酚酞试液与酸溶液的作用”的实验。这些实验简单易做,能多方面说明问题,对学生有强烈的吸引力。在我演示实验时,全体学生都能专心观察,并不断小声议论观察到的现象。我结合课本的彩色插图,指导学生对比观看制得的“铜树”。实验时,我着重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实验中“观察”这一重要的学习方法。第二课时,从回忆第一课时入手,我着重完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教学任务,并以我国化学发展史和学好化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系,给学生讲述学好化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这一课时仍以实验为主,我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以实验的特点讲述这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强调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及刻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

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常用仪器的使用和常规的实验操作,我将大部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由学生在课堂内完成。对上讲台实验的学生,我提出两条基本要求:1.能正确操作并熟练完成。2.能初步阐明实验所要说明的问题。这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自觉地在课前预习、阅读教材,有些学生还进行了模拟实验,以争取在课堂上能亲手为同学们演示实验。如:在“一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对上讲成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不做这个实验,你能否根据已学过的氧气和碳的还原性原理,说明实验过程中黑色的氧化铜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由此可观察到怎样的现象?”该生作了如下的回答:“既然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它就能与氢气一样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元素,使氧化铜发生还原反应,化合态的铜元素变成游离态的铜元素,有单质铜生成。”随后他熟练地演示了该实验。由此可见,这种方法,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三、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生实验这一环节上,我采取分层次教学,以点带面的教学方法,即在每次学生实验课前,我先带着学习较好、实验技能较强的一部分学生先做一次,目的是:1.验证一下实验的准备情况。2.从学生做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3.让他们在学生分组实验时做“小先生”。

四、适当补充和改进一些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时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打消学生可能存在的疑问,教师根据实际适当补充一些演示实验,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氢气实验室制法时,可能有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金属常用锌粒?教师可以补充做一组实验,观察镁、铁、锌等金属分别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的情况,引导学生比较它们反应的快慢,消除上述疑问。再如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教师不妨补充做“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又能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又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等,在使用改进后的装置前,教师需向学生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改进,还可以怎样改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神秘,自己也能创新。

五、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绪言课的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并与课本第5页习题3配合作为家庭作业,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学生课堂上七嘴八舌地询问我,我一一作了解释和指导。有的学生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都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我:“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13个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十几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我把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半学期检查一次。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我提出的要求。二十几个家庭小实验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对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起到了促进作用。例如,我把教材第118页铁钉生锈演示实验中的(1)作为家庭小实验,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在家里做。到了上“铁的性质”这节课时,我将实验室预先做好的铁钉生锈实验的三支试管展示给学生看,并请他们与自己所做的家庭小实验结果对照,学生很自然就接受了“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铁锈”这一事实。我再请学生思考:“一半浸在水中的铁钉,哪一部分锈斑最明显,为什么?”启迪学生对教材第119页讨论题“你认为铁在什么条件下最容易生锈?”进行探究,学生对铁生锈的原因和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

总之,教师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上一篇:如何强化高中化学教学的情感教育 下一篇:刍议化学实验与探究性学习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