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28 05:48:39

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问题研究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与可持续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问题之一,也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永久性问题。近年来,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展开了对“知识产权,如何变成有形资产,为企业谋取利益”的探讨。文章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指出其融资的新途径之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其次结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风险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对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

一、引言

质押贷款融资是指金融机构针对中小高科技企业推出的融资解决方案。针对部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目前提出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融资这一新途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是指以合法拥有的财产权经评估后向银行申请质押融资的一种方式。目前,国内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科技创新型企业,可以通过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进行融资担保。

近年来,国内不少大城市都已开始进行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其中较为典型的如,上海浦东新区在2006年正式启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同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开始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模式。为了进一步提高和优化全国知识产权质押工作的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了两批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首先于2009年1月启动了广东佛山等第一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单位;同年9月,又启动了广东广州等第二批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它通过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贴息、扶持中介服务等手段,降低企业运用知识产权融资的成本,在专业评估机构和银行之间搭建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融资存在的问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于1983年为其水处理设备注册了“水仙”商标,商标续展注册有效期至2013年10月14日。2009年12月,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将该商标挂牌交易所进行转让,挂牌价12.5万元。信息后,有2个意向受让人参与竞价,经过21轮报价,最终以20.5万元的价格成功转让,成交价比挂牌价增加了64%。2011年5月,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南京市科技部门担保,用两项发明专利,成功质押贷款1000万元,成为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第一例,也成为企业融资的新途径之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达国家已十分普遍,在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

然而,风险无处不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仍旧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评估方面存在风险。由于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知识产品生产的独特性,知识产权变现的可能性不易预测,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只有通过评估才能予以确定。

其次是现代担保物权法律体系问题。知识产权质押理论性、操作性极强,它充分发挥了财产权的经济效用,还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但学术界对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功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担保物权法律体系存在缺陷,因而无法解决知识产权质押实施中的担保力不强的问题。

再者,银行驾驭知识产权质押的能力。由于银行无法直接占有质押的知识产权而被认为存在信贷风险。出质人将知识产权质押的前提是资金供给方能够对质押物进行有效利用。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风险难以控制,即使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但由于受到风险控制瓶颈的制约,其业务发展仍然较慢,贷款数量和质量都不尽人意。

此外,对企业来讲,贷款门槛高、风险大,银行贷款额度一般介于1000万元-3000万元之间,一旦发生坏帐,银行和其他中介服务机构将承担巨大的损失;再者贷款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贷款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处于成长期,有一定规模和还款能力的中型企业,基本上将小型和微型企业排除在外。这些都将引起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困难。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成因分析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成因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协同推进机制不灵活;第二,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服务机制不健全;第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不成熟;第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管理体系不完善。

自2007年以来,中国受理的国内外专利申请总量已经跨进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具体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2010年12月20日文汇报讯,中国目前已是“知识产权大国”: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位列全球第三,商标注册量,中国已经连续7年居全球首位;版权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则已达到6.4%,发达国家水平为6.8%。但“知识产权大国”并不等于“创新大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也对相关的质押融资法律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的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质押物存在瑕疵带来的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不可能完全保证质押物完美无瑕,比如说质押物正在申请过程中的和已经过期失效的。质物的权属不清质物存在侵权纠纷,这些都可能带来质押风险。

1.法律文件缺失带来的风险。法律文件缺失将从根本上导致无法确立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作为一项权利应该是有权利凭证的,一旦能够证明权利的已经授权的关系的法律文件缺失将可能导致无法查证或者无法确立该权利的归属。因此确定完整有效的法律文件是实现中小企业产权质押融资顺利进行的保障。

2.当借款期或借款申请的时间跨跃了年检的年度。例如某公司3月份贷款,5月份应该年检,贷款期到第二年的3月份到期,这个期间就要求由律师和银行的经理督促其进行必要的年检,否则会给其带来金融风险。

3.出资人不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出资人是设定担保的人,可以是贷款人,也可以是担保人,但必须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如果出资人没有国家正式授权文件证明其是知识产权的权利人,肯定会造成金融风险。

(二)银行风险

银行贷款规程不完备的风险。银行的操作规程和基本政策规定可能不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从而带来法律方面的风险或者漏洞。传统的银行贷款要求借款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或有形资产担保,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往往只能以未来预期现金流作为担保,不确定性较强,银行明显感到贷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此外,在具体的知识产权质押运用中,出质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经常会出现有偿、无偿转让,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势必导致知识产权价值下降,质权价值的下降必然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不利于担保债权的实现。而且,贷款银行也很难了解质权人的包括转让、许可在内的大量日常经营行为。

(三)其他风险

1.质物处置的风险。现在国内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统一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因此,知识产权变现相对困难也就存在一些处置风险。

2.法律和价值评估的交叉风险。法律负责的是质物的质的方面,而评估主要是对其量的规定所做的评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模糊不清的交叉部分。在这些交叉点上需要律师和评估机构配合。存在法律瑕疵的质押物,即使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也会导致其价值评价失真;反之法律上符合要求但没有价值的质押物是没有意义的。这些都将导致企业无法实现最终的融资。

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鉴于其风险的形成原因不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风险防范。

(一)健全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流转的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对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进行修订完善,建立现代担保物法律体系,为知识产权可抵押、担保、质押等做出明确规定,为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操作提供法律依据。

(二)建立完善的金融平台

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要想保证知识产权顺利实现质押融资,必须要有完善的担保物权法律体系做支撑。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静止的。此外,―个风险和一个法律事实都会和其他的事实相互联系,所以仅仅有银行,或者仅仅有律师,或者仅仅有评估师,从防备风险这个角度来说都是不完备的。这几个中介机构同时提供这些服务需要以下条件:各自独立,不互相串通,但是最后要达成共识。

此外,为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范围的推广,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政府部门应设立专项拨款,并建立风险补偿基金,针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给予银行一定的风险补偿。当贷款无法偿还或无法全部回收时,以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

(三)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

知识产权质押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仅存在评估方法上的差异,而且还存在对产品市场估计的差异。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关键环节,在这方面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合理确定评估人员,组成由商标、专利、著作权领域的专家学者、各行业或商业界代表,资产评估师、律师、会计师及相关管理机构参加的评估组进行评估;二是要在评估人员产生后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因评估人员过错产生的责任应由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结束语

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顺利实现,离不开银行部门的帮助,政府部门的支持,更同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企业应该在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规范有序地开展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扩大其融资渠道,实现知识产权市场化和产业化。开拓新的融资途径,不仅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还能为市场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松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资产中的资产评估[J].中国金融,2007(05):16-17.

[2]周春慧.北京:政府资金引导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的建立与发展[J].电子知识产权,2010(11):45-47.省略/.

[4]李虹,石芳娟.知识产权融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天津经济,2010(5):38-40.

[5]陈欣.高校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探析[J].会计之友,2009(18):105-106.

[6]甘田,耿明英.浅析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新路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J].2010(10):

40-41.

上一篇:债券溢折价的摊销方法 下一篇:煤炭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及其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