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

时间:2022-10-28 05:38:47

浅析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

摘要:文章以阳江市某大厦工程为例,分析探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

1.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特点

1)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高,因此要选用高强度等级水泥,并减少水泥用量。

2)混凝土抗渗性能高。高层建筑基础埋置较深,一般都在水位以下,因此需有较高的抗渗等级。如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和温度变化,提高基础的抗渗、抗裂和抗侵蚀性,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问题。

3)结构断面内配筋多,整体性要求高,混凝土浇筑时多要求一次性连续进行,浇筑量大、浇筑时间长。

4)易产生较大裂缝。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一是混凝土内外的温差较大,二是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的温差较大,三是混凝土收缩变形量大。混凝土较大裂缝的出现会影响结构的受力性和耐久性,从而影响建筑的安全性和合理使用年限。因此,防止裂缝出现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重中之重。

2.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好施工方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大,一旦有误,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有:

1)钢筋及预埋件的验收。应对照施工图纸,对钢筋逐根进行检查核对,并对预埋件的位置进行核对。

2)模板的验收,包括尺寸、牢固情况。

3)各种材料的用量计算及储备,并按要求进行取样复验。

4)各种机械的准备及性能检验、试车,特别是每台搅拌机、输送泵车位置以及负责输送范围的确定,并做好维修准备工作。

5)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及配合比的最终确定,包括外加剂、外加料的利用。正确选择和使用外加剂、外加料,可有效降低水泥用量,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6)混凝土试块制作计划,包括标养试块、同条件养护试块以及测试抗渗等级试块;根据规范要求留置足够的组数,包括同条件养护箱的准备。

7)测温器的安放与测温表格的制定,并进行试测试。

8)混凝土养护方法的确定及养护材料的配备,对混凝土最高温度、保温材料厚度进行理论计算。

9 )混凝土浇筑方法的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法一般有平铺法和滚浆法两种。

10)拟采取的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措施。控制入模温度,可有效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

11)各工种人员的确定与排班,各项施工技术交底。

12)处理天气剧烈变化及各种突发事件的预案。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加强混凝土养护是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关键环节,养护不当容易发生收缩裂缝或温差裂缝,养护的目的是缩小混凝土内外温差。其方法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升,二是减少混凝土与外界的热交换,即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封闭,以减少内外温差,使混凝土在小温差的条件下得以硬化。《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没有提出具体要求,只原则规定应根据气候条件按施工技术方案采取控温措施。《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则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测定混凝土的表面及内部温度,将内外温差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温差不宜超过25℃。

混凝土的养护多采用覆盖塑料薄膜、草袋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塑料薄膜以及草袋均应搭接好,确保混凝土无外露部位。实施中应根据测温结果增减草袋厚度,以确保将温差控制在方案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内部温度一般在浇筑后3―4天达到最高,5天后开始下降。5天后的降温速度一般可控制在1.5℃/d―2℃/d之间,当混凝土内外温差及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情况基本相同时,即可进入自然养护。

4.工程实例

阳江市某大厦工程,建筑面积9916m2,东西向弧长64.67m,南北向宽15.3m,总投资5800万元,主体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设计为筏板基础,筏板厚度1.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抗渗等级为S8,混凝土浇筑量为1800m3,属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正值炎热的夏季。

1)混凝土原材料选用。水泥采用新疆屯河水泥厂生产的高抗硫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为525,粗骨料选用地产机碎石子,粒径5―20mm、20―40mm级配,含泥量控制在0.6%以内,细骨料选用地产中砂,含泥量控制在2.5%以内;采用地产粉煤灰作外加料。

2)外加剂选用。外加剂有两种,一是高效缓凝减水剂,掺量为4.5kg/ m3 (包括0.5kg/ m3 葡萄糖酸钠);二是膨胀剂UEA-D,掺量为26kg/ m3。

3)混凝土配合比。以90天为标养龄期,按粉煤灰混凝土进行设计试配,水泥用量为320kg,水灰比为0.5,塌落度为14cm。通过试配,最终确定配合比为1(水泥)∶0.5(水)∶2.41(砂子)∶1.56(5―20mm石子):1.67(20―40mm石子):0.31(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包括外加剂用量)由新疆建筑科学研究院出具。

4)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原材料在遮阳通风的棚内存放,避免阳光照射,采用冰水搅拌,输送管道搭设草袋,混凝土出搅拌机温度控制在35℃以内。

5)混凝土浇灌。 混凝土现场搅拌,采用三台混凝土输送泵(两台HBT60A、一台HBT50A)与六台搅拌机(JC―500)配合进行泵送浇灌,输送管道端部为软管,采用在钢筋笼上部直接布料,以一个坡度(1∶7―1∶6)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方法浇筑。由于平面尺寸大(164.67m×15.3m),按照设计要求设四处后浇带,分五个区块进行流水作业,作业工人分为三组、三班倒连续浇灌,其中最大区块作业历时 42小时。

6)混凝土养护与测温。混凝土浇灌到标高后,由于浮浆较厚,采取了撒一层5mm粒径石子、用手提小振动机振实、抹压刮平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等措施,以避免由于克拉玛依空气干燥、相对湿度低、气温高、水分蒸发快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而造成混凝土表层出现裂缝。混凝土初凝后,再覆盖一层黑色塑料膜、一层草袋进行保湿保温养护,草袋厚度根据内外温差情况及时调整。为准确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在筏板内分上、中、下三层埋设JDC-2型温感探头69处,共设207个测温点。测温记录显示,混凝土内部温度实际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第三天达到最高温度68.1℃。按照施工方案,混凝土筏板内外温差始终控制在21℃以内,降温速度控制在1.5℃/d以内。14天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已基本相同,于是停止测温,撤掉草袋,改为浇水养护。

综合上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原材料选用、混凝土配合比及其性能指标、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养护方法,这些重要环节必须事先确定,编制周密的施工方案是确保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该大厦工程在施工单位严密组织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施工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张银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2】邓华.浅析建筑施工全过程质量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14期

上一篇:基于案例的屋面防水与保温施工工艺探析 下一篇:分析地铁施工中渗漏水的原因并探讨其防水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