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然谈湘赣省造币厂

时间:2022-10-28 05:11:53

我今年72岁,家住永新澧田镇。我是同我父亲刘初门一起到造币厂来的。我父亲会打首饰,技术好,后来在厂里搞金银鉴别分选。因工作劳累过度,在厂里病故,死时53岁,厂里还专门开了追悼会纪念他。他的名字在县烈士纪念馆可以找到。我14岁入厂当童工,一直干到红军撤退,造币厂解散。

湘赣省造币厂创建时位于永新县黄冈的老炉下村,有4个女卫兵站岗。对外叫“湘赣省弹药厂”,对内叫“湘赣省工农银行造币厂”,印章有两个,一个是弹药厂的,一个是造币厂的。厂里下设模型部、翻砂部、锉坯部、打坯部、印花部、锻工部,另外还设有列宁室。厂里还配有卫兵、挑夫、木匠、石匠、事务长、金钱鉴别分选、教员、保管,先后共有员工40余人。

厂支部书记和厂长都是省委任命的。支部书记是毛清顺,他是吉水人,四十来岁,原来在家做旱烟,人很好,待人很和气,工作也很仔细,平时党团员在一起开会都是由他主持,因为他又兼保管职,所以我们又叫他“毛保管”。军队反攻的时候,他跟我们一起被俘,关了几个月后被遣回原籍。第一任厂长叫李明初,湖南人,来造币厂造花边没造成被撤职。第二任厂长叫陈玉林,湖南湘潭人,挖煤工人出身,任厂长时不到四十岁,还没成家,工作能力蛮强。后来他在距黄岗十里远的台岭乡找了个女人,有天他偷偷拿了厂里的两块银圆到这女人家,被人发现,押到县城关起来,以后就再没见到过。第三任厂长叫肖石吉,永新人,学生出身。第四任厂长叫袁汉秋,湖南醴陵人,木工出身,五十岁左右,为人诚实,一直干到结束。一九三四年被军队俘虏,关了几个月后遣回原籍。

厂里是从一九三二年下半年开始铸银圆的。因为进厂的工人都是经过挑选的,又要出身好,又要有一技之长、能干,因为造银圆有好多工序没有技术是不行的。工具都是工人采用土办法,自己做的,还受到省委的表扬,称赞我们是能工巧匠。当时白区流通的版面我们都造过,每个成色8.6,重量按老秤(16两一斤)标准为7钱2,按新秤标准为8钱5,一个银圆可打4个戒子。这些版中,大清银币造得较多,大头、小头因技术要求更精密,所以造得较少。当时铸这么多种版的银圆,目的是为了更便于在白区流通,买到苏区急需的物资,而不被敌人识破。

我们装运花边用的箱子是子弹箱,箱上有子弹型号。因为当时苏区社会秩序相当好,所以我们有时是两人送,但大多是一人送,在送的过程中,没有武装押送。第二天送花边的运输员用皮箩将银料从银行挑回造币厂。

厂里工人的工作时间分三种。童工每天工作四小时,义务劳动两小时;青工每天工作六小时,义务劳动两小时。厂里除厂长没工资外,都有工资,一般每人每月6元,也有的8元,最高的是陈秋根,一个月有12元。工资有时我们全部用来买公债。

当时银圆与铜圆的比价大致是:一块银圆换300多个铜板,也换过380个,一块银圆可买8―10斤食油、八九斤肉,最便宜的时候,5个铜板可买1升米,一块银圆在苏区可买4两食盐。

造币厂在东坑时,工人还有一二十个,多是老弱病残者,身体好的都参加了红军。这期间造币不正规,有银料就打,数量不大,这样断断续续地生产了三四个月。

(本文系1990年10月27日原造币厂刘斌然老人口述记录摘要)

上一篇:存在主义视野下《小王子》的电影改编 下一篇:《独立日2:卷土重来》:重生的勇气大于无情的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