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时间:2022-10-28 04:21:43

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

摘 要: 本文从小学科学学科角度出发,从教师行为与学生行为两方面对课堂评价方面作了一些阐述,试图能够找到一些更合理科学的评价方法,让课堂评价真正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服务。

关键词: 小学科学课程 随堂评价功能 自主评价功能

《标准》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因此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就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种最新的教学评价突出的特点是:一改以前一张试卷定结果的做法,要求科学课程的教学和评价相伴而行。《课程》指出: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要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行为之中,使评价实施经常化。所以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一、 发挥教师的随堂评价功能

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积极、热切的期望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并从多个角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以此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学会“望”、“闻”、“切”、“问”。“望”是教师边组织教学边观察学生的神态、表情、情绪及开展的活动。“问”、“闻”是教师进行涉及推理和理解的倾向性提问,听听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判断学生对内容理解掌握的情况。“切”就是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非正式交谈,通过师生交流来诊断学生学习状况以便对教学效果作出评价,以安排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改善教学方法,进行个别指导。为了增加这些非量化评价手段的目的性,教师一定要注意事先设计好评价学生的哪些方面,这样在评价的时候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教师要采用一定的量化评价手段。新课程强调要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结果才更合理、科学。但这并不是对量化评价的彻底否定,只要量化的评价科学合理,对学生的发展依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对以探究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观察时,教师可以设计一张课堂情况记录表,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矫正,记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二个方面。对学生突出表现的行为,在相应项目前打个“√”,课后再作综合评价,对学生的观察应是长期的、系统的,并做好记录。

二、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中的自主评价功能

学生的自主评价可以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也可以是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在学生自主评价过程中首先要教给学生评价方法:随堂落实“科学素养评价表”的各项内容。如在课堂上学生对当前现象做现象预测时,设计验证、探究性实验时,推测实验结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自评互评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导评的作用,帮助学生矫正学习方向,点拨学生学习方法,启迪学生学习思维。在经常性的评价中,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辨析,提高应变能力,以对多种观点、不同情境、不同层次能表达准确、清楚。

其次要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评价。分组探究实验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自主评价的过程。第一,在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时就是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有的学生擅长推理思考,有的学生擅长表达,有的学生擅长动手操作,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探究能力,自由选择探究活动的角色,自由组合,但必须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选择实验角色时就是学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过程。第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自己掌握的情况,就某一个学生某一个方面先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再让这方面较擅长的学生给予评价,评价这位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好在什么地方,不足在什么地方,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更好些等。如学生评价得不全面或不准确时,教师再进行引导。这样就有助于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信息中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唤起内省和反思的意识,既认真总结前期学习行为,又考虑他人的建议,思考并作出下一步计划。这种互评能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总结的习惯,使评价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并使学生在互评中得到共同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美丽的叶》一课时组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先在校园里研究了各种树木花草的叶子。

师:在这个活动中你认为我们的研究活动哪些地方表现得不错,哪些地方有待今后改进?

生:我认为我们今天在进行研究时,小组间的配合不是很好,有时候全班同学全在看一个地方的植物,显得很拥挤,有的同学还踩到了花台内的花草。

生:我认为记录得不好,像我们组,只顾着去观察忘记了作记录,在汇报时有些发现已经忘掉了。

师:我们在各种实验活动中所作的记录,并不只是为了汇报给老师和同学们听的,而是为了作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

生:我觉得观察得不够仔细,有些现象看都没有看清楚就跑了。

生:我觉得观察得不够深入。

生:我觉得我们组合作得不好,大家东跑西跑的。

师:大家能看到自己的不足,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你们说说今后在进行小组研究活动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我认为应专门安排一个人记录。

生:我觉得今后观察可以着重观察一种植物。

生:我认为今后在进行这种观察活动时,应分好几个地方,这样不会使研究活动变得混乱。一些人观察一个地方,一些人观察另一个地方,这样不会使研究活动变得混乱……

师:大家能认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相信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让孩子们用较多的时间自己总结观察活动,对这次活动进行评价,能够让孩子们正视整个研究活动,以便在今后的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作合理调整,从而逐步提高观察能力及其他各方面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告诉我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作为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必将起到应用的导航、护航作用。

综上所述,教学评价已经从作为一个强迫学生学习的工具,变成鼓励学生学习和推理的工具,检验教学样板质量的工具,长期观察学生行为的工具,支持学生发展对自己学习质量的判断能力的工具。这些性质有可能使教学与评价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不清,但它们能反映《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所要求实现的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多种目的。

这些看起来很“软”的非量化的评价方法看起来可能不像真正的考试,但它能在更高的层次上衡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当今这个日益技术化的世界里,只有形成了这种科学素养,学生才能生活得更健康。

参考文献:

[1]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普及出版社.“2061计划”丛书.

[2]科学素养的基准.科学普及出版社.“2061计划”丛书.

[3]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普及出版社.“2061计划”丛书.

[4]道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福建教育.

上一篇:怎样培养学生课堂交往的能力 下一篇:注意细节,铸就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