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抓好素质教育的一些尝试

时间:2022-10-28 04:06:53

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抓好素质教育的一些尝试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抓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注意营造参与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素质教育 实践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学的主阵地,自然是抓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怎样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抓好素质教育呢?

一、抓住起始,转化语言

刚入学的儿童,年龄小,认字少。虽对生活语言有经验,但数学语言近乎空白。因而我就抓住低年级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趣味性强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说话。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数学词汇,丰富数学语言,达到发展思维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优势,注意不稳定不持久,但好奇好动,喜欢形象生动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新颖多样的情境下集中注意进行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我以实物演示、谈话、设问等形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产生求知的迫切愿望,对要新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诱发探索性的思维活动。

三、创造条件,体验成功

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创造学生的参与条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不仅是让学生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而且通过这种体验,能激励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树立成功意识。如在进行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我联系实际,模拟买货物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学习用品和货币的交换。一个学生拿一元钱买了一本2角4分得本子,售货员应找钱,找钱的面额不尽相同,以此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自我陶醉的喜悦中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使全班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利用活动,发展思维

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教学活动课突出表现为数学教学在活动中进行,让活动贯穿始终。学生通过摆、画、折、剪等形式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愉悦、轻松、快活。如,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两个正方形,有的学生用8根摆,个别学生用7根摆。我提问:“同样是两个正方形,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只需要7根小棒呢?你是怎么想到的?”学生争先恐后,纷纷举手回答。这样让学生通过耳听、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概括水平也逐步得到发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面向全体,共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来看一看、想一想、摆一摆、说一说,从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清晰的表象,使全体学生有机会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现以教学“8的组成”为例说明:把8根小棒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学生感到很容易做,有很有趣,所以不同层次的学生兴趣都很高,个个聚精会神地寻找着8的几组数。有的这样分,有的那样分,接着,我就让学生互相交流摆放的方法,讨论怎样摆得快。全体学生在摆、想、说中经历了“实践——认知——再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识,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程度,从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实践证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注意营造参与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编 张宇)

上一篇:浅谈高中学生英语朗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浅析高中数学中的课堂探究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