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非言语沟通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8 03:26:56

刍议非言语沟通在护患沟通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19-02

沟通是指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收信息的符号与线索,分为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非言语沟通是指借助肢体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观点、目标及用意的沟通方式。美国口语学家雷蒙德罗斯认为,在人际沟通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而其余65%的信息是非言语符号传播的。非言语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在某些情况下,非言语交流常常是唯一的沟通途径,如使用呼吸机的患者、气管切开的患者、婴幼儿等。如能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正确理解并恰当地运用非言语沟通技巧,对促进护患沟通具有重要意义。非言语沟通常用技巧有:

1 仪表举止 仪表举止是指人的衣着姿态与行为风度,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护理人员工作时应着装整洁、文雅大方、举止自然、文明礼貌,修养良好,使病人产生尊敬、信赖的情感,为良好的医患沟通奠定基础。相反,护士着装不整、浓妆艳抹,使患者对护士产生轻浮的心理反应,对护士失去信心和不安全感。

2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非言语沟通中最丰富的源泉,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生理性外在表露[1]。虽然文化背景不同,面部表情却可表达同样的情感。护士的表情是护士的仪表、行为、举止的表现,患者会经常观察医务人员的表情,并与病情相联系,容易使其惧怕、不信认甚至疏远医护人员,使医护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信息。护理人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更要善于察颜观色,“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体会患者的面部表情所传达的信息。微笑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能增加亲密感和信任感。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自然、真诚的微笑,会使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中感到极大的安抚和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3 视觉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视觉交往即目光接触是一种最常见的非语言沟通方式。专注柔和的目光与真诚的眼神能使患者感到医方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信任感倍增。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视觉交往中要发现、感受、领悟其眼神中包含的服务需求并及时给与满足。一般而言,长久注视是失礼行为;长久不注视,则是一种冷落、不重视对方的行为。目光游离或乱扫表示诚心不足、另有他图。与患者交谈时目光大体落在对方的双眼与额头之间的三角区为好。目光接触要自然,不要过频,目光接触的多少可反映听者的注意程度,但也不要长时间看着对方,有时用短促的目光接触可检验信息是否被患者所接受,并判断患者的心理状态[2]。当病人向你诉说时,不应左顾右盼,而应凝神聆听,患者才能意识到自己被重视、被尊重。

4 形体语言 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经由身体的各种动作,从而代替语言藉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沟通目的。在护患沟通中,运用体态语如手势语、点头、身体姿势等,可使病人的视觉系统受到信息刺激,加深印象。举手有礼、站有站相、落座有姿、行走有态是护理工作者的职业要求。

5 人际距离 人际距离是指交往双方的身体在空间上的距离。美国心理学家E .T霍尔将人际交往中关于距离的应用划分为亲密距离(50cm以内)、(50-120cm)、社交距离(1.3-4m)、公众距离(4m以外)。个人距离是护患沟通的理想距离,这种距离可使护患双方的目光能自由的接触和分离,而不觉尴尬和压迫。此外,护理人员要视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等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与患者间的距离。对儿童和老人,应缩短人际距离,以利于感情沟通;对过于敏感、沟通水平较低的人,人际距离应适当远些,给对方以足够的个人空间,否则会使其产生紧张不安全感。

6 职业型接触 触摸是人与人之间的皮肤接触,如抚摸、握手、拍肩等可以表达关心、理解和支持,也是护士与视觉、听觉有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方法。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触摸属于职业型接触,触摸不但表示护士对病人的关注与安慰,也是病人情感的需要。采取触摸方式时,应保持敏感和谨慎的态度,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触摸部位等因素,不要让对方感到被侵犯。轻抚患儿的额头、为痛苦的患者擦去泪水等都会给患者以莫大的支持,取得患者的信任。

7 副语言的应用 副语言也称是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心理学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副语言在沟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句话的含义不仅取决于其字面意思,还取决于它的弦外之音。语音表达方式的变化,尤其是语调的变化,可以使字面相同的一句话具有完全不同的含义。低音频是与愉快、烦恼、悲伤的情绪相联系的,而高音频则表示恐惧、惊奇或气愤。护理人员要善于运用声音的效果加强自己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和情感,并留意判断重视这些信息在沟通中的作用。如在问诊的时候,适当采用“嗯”、“哦”等声音,可以向患者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

在护患沟通中,护理工作者注意自己的非言语符号传达给对方的信息,同时也能通过细致地观察患者的非言语行为,体会其所表达的真实感受,从而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

参考文献:

[1] 丘祥兴 .医学伦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 赵长云,范宇莹.谈非语言性沟通在护患关系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3.

上一篇: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下一篇:探析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