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28 03:23:21

探索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次;策略研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农村中学生还受到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符合课改的要求。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接受更高深的知识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因此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上实施分层次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分层次教学”是因材施教原则的具体应用,它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不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次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所谓分层次教学是指“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通常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的教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

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分层教学是指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都不尽相同,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较快地强化教学效果。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性,把它们分为若干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提出不同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法。

主要内容是在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进行学生分层,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

1.学生分层。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A层:数学基础扎实,思维能力强。B层:数学基础中上,思维能力较好。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D层:数学基础不好,思维能力不强。对学生分层是动态递进的,要随时关注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2.备课分层。分层次备课是搞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了解学生实际,反复钻研教材大纲和知识层次的基础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3.上课分层。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

4.作业分层。作业能及时反馈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此,作业应该多层次设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不同层次学生的选择。

5.辅导分层。主要是通过抓“课堂补偿”,强化C、D层教学,在作业批改上,对C、D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可利用放学后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成绩较好的学生的作业可以采取抽查、互改等处理,每次辅导活动都要有计划,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学生、定辅导效果。

6.评价分层。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学生需要的是鼓励、支持、理解,而不是责骂、埋怨甚至是侮辱。评价不只是放假前填写一纸评语,平时教学的微笑、赞扬、鼓励的动作都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这个过程中的重点是教学过程和方法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分层原则。问题的提出是思维的开始,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自卑甚至恐惧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思维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注重激励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各个层次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越来越爱学,越来越想学,使每个层次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各类学生都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到获得学习的愉悦和欢乐,从而在愉快中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完成向高一层次的转化。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信心。

实施分层次教学,虽同在一班,却分层备课、分层作业、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根据学习讨论,分层次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作为一个信誉较高的农村公办初中,由于平衡发展不许分快慢班,如何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作为一项实践探索,希望能在分层次教学上取得一些成绩、形成一些经验,努力使学生全面提高。

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教师的教学工作应该是不断创新的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尤其是针对各班的D层学生,这个划分应该只要任课老师心中有数即可,切不可造成有些学生因被划分为D层而产生自卑心理,从而自暴自弃,亦不能将课堂纯粹变成优等生自我展示的课堂,因为一点点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甚至产生自我满足,停滞不前的状况,倘若这样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参考文献:

[1]童莉.初中数学教师数学教学知识的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涂英.论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的引导[D].湖南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整合的探索 下一篇:探析文物博物馆如何创新陈列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