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8 02:44:49

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数量因扩招政策飞快增长,其与逐年走低的就业率之间的矛盾更加突显。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从高等教育的长远利益和健康发展以及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本文结合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从影响就业的几大突出问题入手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河北省;体育教育专业;就业现状;对策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由于专业局限性较大,加之办学单位和招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势必形成较其他专业更加严峻的就业现实。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决定,取消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的分配制度,所有毕业生全部面向人才市场。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纷纷涌向教师岗位,使得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压力剧增,就业率年年下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本研究对此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08、09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并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件和著述等资料。

(2)问卷调查法: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向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体育学院、廊坊师范学院体育学院、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08和09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7份,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8.2%。

(3)专家访谈法:通过走访省内部分专家,就有关就业政策、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规格及面向当前的就业形势的应对措施等有关问题进行座谈。

(4)数理统计法:将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用Excel工作表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

二、结论与建议

1.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紧张状况也并非单纯由高校扩招所致,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扩招使毕业人数过多而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占93.7%;(2)获取招聘信息少占82.4%;(3)城乡差别大不愿去基层农村占81.1%;(4)就业过程不公正现象占53.7%;(5)课程设置与社会发展联系不紧密占52.1%;(6)就业政策信息了解少占47.6%等。(如表1)调查显示,河北省08、09届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不足30%,且呈下降趋势。转行做其他工作的人数占到一半左右,而且仍有一部分处于待业状态。

近年来我省增设体育专业,增加体育生招生单位,以及连年扩招使得我省体育毕业生人数激增,而相应能为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呈下降趋势。从他们的就业目标来看,主要还是到各级各类学校做体育教师。然而并非只有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学生从事体育教师职业,其他所有体育专业毕业生毕业首选工作单位也是到学校当体育教师,加上省外同专业人才的涌入,硕、博士毕业生扩招的同时挤占就业市场的高端等等,这就使得就业环境本就紧张的本、专科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上加难。体育教育专业就业口径窄,需求量有限,不像工科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专业就业形势乐观,需求量大,适应力强。教育部门应在宏观上加强人才预测和对专业设置、招生、培养规模的调整,避免盲目的专业设置和扩招,让体育教育这一古老体育专业能稳定持续地发展。同时减少因就业率低造成的不必要的教育资源浪费。

2.建议

(1)本专业就业过程应规范、合法。学生的就业过程从招聘信息、考核面试、成绩确定到决定聘用各个环节都应公平、公正、公开,都应接受监督,合法有效。杜绝任何环节的,保证就业顺利进行。应当看到,就业问题在现今及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是困扰我们的严峻问题。所以政府应当出台相应的法规制度,来指引规范就业过程和渠道。同时,应设立失业保障体系,尽量减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风险。

(2)就业过程应当体现公平公正原则,不能演变成家庭拥有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源的竞争。没有背景的学生只能历经无数次的求职失败,而有背景的学生却能轻松占据令人羡慕的工作职位,从本质上讲这就是就业腐败,它严重影响就业过程的公平公正性和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此类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社会反响强烈,应当健全相关法规,予以严厉制止。

此外学校的招生就业部门应该重实际,抓落实,为毕业生的就业规划和就业渠道起到引导和疏通作用。从学校起就制定有关制度,量化学生在校成绩,按学生成绩向用人单位推荐名额。同时应加强透明度,公示成绩和推荐名额。一则确保就业公平公正,二则在校内同专业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三则用人单位选人时一目了然,更容易选到合适的人才。

(3)政府应出台政策和措施改变基层农村教育环境。师范类毕业生90%是在教育部门求职,相当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但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和编制的制约许多人不愿进入;再者,农村学校对体育教学不重视,体育教师即使缺编也很难进人,因多数名额留给了其他“主科”,导致体育毕业生就业岗位较其他专业要少。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让农村中小学教学规范化,切实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大对体育教学环境的投入。从工作条件上讲,应先保障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例如,缩小城乡差距,让基层中小学生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条件,以此取消有志于基层教学工作的体育大学毕业生就业顾虑,让他们“巧妇”能为“有米之炊”。同时设置政策性补助和奖励,以吸引有志于基层教育工作的体育大学毕业生。此外,还应对基层农村教育体制提出规范化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解决教师编制问题,取消代教,保证教学质量,从根本上杜绝一方面重复劣质体育教学,另一方面大量体育教育专业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的可悲局面。

(4)学校应针对就业现实认真分析市场,对专业和课程设置做出科学调整。充分分析现有课程设置情况,结合市场需要,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设置课程,既能保证学生学能所用,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又有一定前瞻性,能让教学内容保持新鲜与活力,让学生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还要争取通过教学改革让体育教育专业迸发新的活力,特别是在体育领域的新兴行业和体育消费需求强烈的行业,更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培养一批顺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体育人才。这样才既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又能尝试拓宽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口径。这是解决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的必由之路。

(5)本专业学生就业意识应有所转变。据资料显示,河北省目前各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中学和城镇中学体育教师数量已基本饱和,而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中对体育教师的需求则达到50.3%,从而证明河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严重缺乏。今后几年,就业规模的扩大主要集中在农村中小学、体育产业、社区体育和健身咨询服务等。而我们的调查显示不愿意支援基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占到81.1%。这说明本省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意识有待提高和转变,因为他们对在边远穷困地区就业颇有顾虑。可见地域差异对本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影响很大。就业形势的严峻和中小学对本、专科毕业生的需要,要求毕业生转变就业意识、准确定位、降低期望值和门槛,能就业就先就业。

(6)加强就业教育,体育毕业生要关注国家就业政策和媒体信息,为就业做准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要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注意国家新近出台的就业政策、各个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军队征兵政策、升学考研留学信息,去基层农村中小学就业政策,特岗教师政策以及大学生自主创业政策等等。要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和学校的就业信息等媒体资源,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一个适合的方向去就业与发展。学校也应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毕业生,切实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上一篇:福建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高职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特征及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