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出版策划的人文关怀

时间:2022-05-21 02:06:50

试论出版策划的人文关怀

摘要:出版产业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应使市场导向、意识形态的指导性政策和社会文化诉求并列成为支配出版策划运作的三大杠杆。为此,出版策划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要将体现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方向的价值追求注入其中。

关键词:出版策划;人文关怀;国民教育

今天的中国出版业已经顺利完成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并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导下向规模化、集约化迅速发展,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观念在出版业内所起的作用还会不断增强。对这一发展趋势的肯定当然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让市场观念成为出版策划的惟一支配者,结果也是让人颇为担忧的。上世纪90年代以来,出版策划的这种单一的市场化趋向已经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消极现象,诸如学术著作出版的艰难和滑坡、外国文学名著低档次重译的蜂拥而上,迎合以至刺激文化消费者低级趣味的各种“言情热”“迷信热”“隐私热”“厚黑学热”以及形形的“地摊文学”一浪高过一浪,如此等等。实际上,当下出版业的改革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实在是让人喜忧参半。因此,有识之士早就强调出版产业既要讲经济效益又要讲社会效益,要让市场导向、意识形态的指导性政策和社会文化诉求并列成为支配出版策划运作的三大杠杆。在此,我们进一步立场鲜明地提出:出版策划一定要体现人文关怀,以造就一个健康向上、生气勃勃、对民族的未来真正负责的出版业。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追求,就是对今天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促进社会进步、提高个体生活质量的价值准则的认同,这些价值准则主要包括平等、自由、科学、民主、和平、进步、正义、宽容、人道、博爱等等,它们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方向。出版行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产业,因为它产出的不是物质产品,而是精神产品;因此,我们认为出版策划不仅要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而且还要具有人文关怀,自觉地去追求这些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准则。在今天的现实条件下,出版策划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在此,笔者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以期引起同仁们的关注和讨论。

一、出版策划要继续放眼域外文化,进一步体现深入开放的精神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一个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时期,正在从一个传统的前现代的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化,有人称之为社会转型,有人称之为现代化进程。整个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到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以及个体的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旧的秩序要打破,新的秩序要建立。而推动我们破旧立新的思想资源既来自我们自己的传统,也来自域外文化。所以改革与开放的基本国策在这里也要得到充分贯彻。

上世纪初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而这场运动的爆发又不能不归功于出版事业对域外思想观念的引进,如严译《天演论》和林译小说的出版,介绍新思想、新观念的《新青年》杂志的创刊等等,它们对新文化运动的蕴育所起到的作用是怎么估价也不会过份的。新时期以来,我们的出版行业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例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学术名著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学名著丛书》《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等等。随着我们对域外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出版界对外来文化的译介也越来越广泛、深入、细致,例如,漓江出版社的《诺贝尔文学奖丛书》和《二十世纪法国文学丛书》,三联书店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学术前沿》和《译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推出《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和《知识分子图书馆丛书》等。而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宗教与世界》丛书、北京三联与上海三联联合推出的《历代基督教学术文库》、《基督教学术研究文库》更是为国人打开了一扇崭新的窗户,它必将对中国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已有的成绩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还有很多的领域等待开拓,至于对各个学科的深入译介,对最新发展的追踪等等,还有待努力。比如与同样是向西方学习的日本、韩国,甚至是与港台地区相比,我们这方面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笔者曾经在一位日本学者的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中看到这位学者列举了这个学科中近百部西方学者的重要著作,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已经译成了日文,而已经译成中文的不到十分之一。另外,从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已经看到,高水平的译介工作主要集中在几家国家大型出版社,广大的地方出版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该积极网罗人才,组织相应的出版策划,为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出版策划要关心现实,积极进入

今天中国所进行的社会变革是前所未有的,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社会的矛盾还是人们观念上的冲突,都极其复杂。改革犹如临产前的阵痛,开放更是提供了一个高效发酵的温床,各种假丑恶与真善美的对立、交错和搏斗令人惊心动魄。身处这样的时代,我们的出版策划就要积极去关注这样一个现实,去关注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既关注社会竞争中的成功者,社会变革的中坚力量,又要关注下层百姓,关注社会的边缘人物,关注社会中的消极现象,大胆进取,积极发挥为推动社会进步所应起的作用。比如华艺出版社的“抵抗投降书系”和多家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黑马文丛”,就是令人激赏的出版策划;他们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对现实的强烈关怀。尤其是“黑马文丛”,大胆推出来自社会底层的一批民间思想者,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现实与未来的激越深沉的忧思,在广大读者的心中引起了强烈共鸣。读者们迫切希望读到更多这样的好书。

“黑马文丛”的成功,的确应该引起出版策划人员对自身的反思。应该看到,在我们的许多出版者那里,的确存在一种回避现实、回避社会的倾向。他们或者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置文化责任于不顾;或者只求明哲保身,昏昏度日;出版选题陈旧,四平八稳,死气沉沉,这些出版物对社会、对读者反而是有害无益。这种状况的确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所以,我们强烈呼吁出版策划要关怀现实。

三、出版策划要关注民族文化的未来发展

一个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出版事业,出版策划不仅要有开放的眼光和强烈的现实感,还要着眼于长远的未来。所以,我们的出版策划就要在文化积累、学术建设与文化普及这三个方面多作努力。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和文化积累的文明古国,我国历史上的丰富典籍蔚为大观。新时期以来,出版界在文化积累上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相对来说,在学术建设与文化普及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多一些。上个世纪80年代四川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走向未来丛书”既有译介,又有国内学术专著;“文化:世界与中国”系列丛书的出版策划也令人称赞,其中既包括“现代西方学术文库”,还有国内学者优秀论文的集刊(由三联出版),尤其是《人文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一些青年学者极有分量的学术著作在国内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推动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思想解放与文化学术建设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90年代以来,这方面情况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上海三联书店的《上海三联文库》推出国内学者的学术精品,北京三联书店推出的《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就极为引人注目,深受学界和读书界的好评。当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文化大国来说,仅有几套丛书是远远不能适应学术建设需要的,我们呼吁更多的出版策划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出版策划实际上负有国民教育的重任。要让我们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拥有科学精神、民主思想、契约观念和公民意识等现代观念,让他们拥有健康积极的精神生活,出版业应该是责无旁贷的。所以,在走向市场化的同时,出版策划要体现人文关怀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希望引起广大出版人的关注。

上一篇:幼儿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探究 下一篇: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体育弱势群体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