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宝宝的“攀比心”

时间:2022-10-28 02:15:31

应对宝宝的“攀比心”

比,是怎么回事?

比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过程。家长大可不用担心,因为,没有不比的孩子因为,没有不比的家长!

比从何来?

一、来自家长、老师常用评价语言

典型语言:你看人家飞飞,多听话,知道爱惜玩具

大力和飞飞买了同样的飞机,第二天,飞飞的飞机还完好无损地摆在玩具柜里,大力的飞机却已经把零件摆得满地都是了。

建议:

如果家长能够这样说:“虽然你不如人家飞飞爱护玩具。不过,你的创造力是独一无二的,你看,这么短的时间,你就把飞机全拆了。你是要重新再造一架,对不对?你太棒了,妈妈等着看你新造的飞机!”

二、来自孩子的无明确目标的语言

典型语言:别人有……我也要!

孩子的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需要家长逐渐引导。

小红今年4岁了,是个公认的乖乖女,在一所市属一级幼儿园上中班。有一天,爸爸接她回家,刚把她抱上自行车,她就搂着爸爸的脖子说:“爸爸,我班里的兰兰今天带了一支口红,还说是名牌的,我也要一个……”爸爸有点犯难了。买吧。觉得不大对头,不买吧。她如果哭闹怎么办?于是,他灵机一动,说:“口红是女人用的东西,我不懂,也不知道在那里买。咱们先回家问问妈妈,好吗?”小红虽然不高兴,也还是勉强同意了。

到家以后,爸爸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一听就来火了:“你这么小要口红干嘛?口红是大人用的,还说什么名牌,你懂什么名牌,我还没用过名牌呢!去画画去!”妈妈这样一吼,本来兴高采烈的孩子。就像打蔫的茄子,噘着嘴巴没趣地回到自己的小字台前,低着头,一句话也不说。开饭前,爸爸觉得屋里静得出奇,原来小红正在委屈地“吧哒吧哒”掉眼泪!爸爸心疼地搂过宝贝女儿,摸了摸她的小脸蛋,孩子“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听到哭声,以为出了什么事,马上跑了过来。爸爸对着妈妈说:“看孩子都哭成这样了,不就是个口红吗。就给孩子买一个吧!”妈妈提高了声调:“你真是一根筋,就口红那么简单吗?知道吗?这是攀比,今天让你买口红,明天让你买汽车,你买得起呀?”爸爸不说话了……

孩子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声调越来越高的妈妈和一旁生气的爸爸,小声说:“你们别打架了,我不买了还不行吗?”

思考:

从这对父母的对话里,可以看出其实妈妈也有“攀比心”。孩子从一出生,小红主要是跟着妈妈,而妈妈的这种心理难免会影响到小红。当我们对孩子的攀比心表现出惊讶和气愤时,我们往往可以从自己的内心发现同样的东西在作祟。

建议:

看到孩子默默掉眼泪,妈妈应该轻轻搂过孩子,关切地问:“怎么了,宝贝?是不是刚才的事委屈了?”

孩子或许会“哇”地哭出声来(这很好,负性能量散发出来了)。

妈妈接着说:“是妈妈对你大声喊叫,你感觉委屈呢,还是不给你买口红你感觉委屈呢?”

孩子如果说:“口红。”

于是妈妈可以这样说:“宝贝,你这么小就懂得‘美’。这很好(肯定优点)!”妈妈可以一边说,一边抚弄孩子的头发,或是亲昵地晃动孩子的身体,让孩子像坐摇篮一样舒服(最主要是舒服)。

“告诉妈妈,你要口红做什么用?”

“明天拿去给同学看!”

“为什么?”

“他们有,我也想有。”

“啊,是这样。”

(孩子认为被肯定,在妈妈的轻轻摇动中进入放松状态。这时候妈妈的话,孩子很容易听进去,前提是,你要用她的表达方式,她的语言。)

“科学家发现,口红里有一种毒,专门影响小孩儿的身体,你不希望身体受到影响吧?刚才我对你的态度不好,你能原谅我吗?”

“好,原谅妈妈。”

“这样好不好,我给你买一个‘口白’,水果味的,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你也可以带到幼儿园,还应该告诉小朋友们妈妈说的话,让他们也长知识,好吗?”

“好!”

这样的解决方法好处是:

1.肯定孩子对健康美的追求,这有利于孩子审美观的发展。

2.给孩子输送了知识,启发孩子相信科学。

3.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启发孩子的情绪管理系统。

4.协助孩子处于竞争优势,用知识的内容,而不是用物质的形式武装自己。

5.启发孩子用替代的方法解决问题,孩子不容易“一条道跑到黑”。

6.为培养孩子理性选择打个基础,思考才是家长必须教会孩子的一个习惯。

7.让孩子体验了由委屈到开心的过程,由哭到笑一点也不困难。

8.通过“沟通”引导增加了孩子的信心。

三、来自对“区别”的不认可

典型语言:她有,我怎么没有!

同样的事情,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增强孩子对区别的认可:

“红红,你的漂亮发卡要不要也给别的小朋友都买一个啊?”

建议:

妈妈要让孩子看到:某种东西,别人有的,我不一定有;我有的,她也许没有,这很正常。长此以往,就培养了孩子不贪心的品质。不贪心的品质是保证孩子“高情商”的关键,而情商又是孩子将来取得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四、来自对优势的错误归因

典型语言:他……就是不能比我好!

攀比本无好坏,其实孩子内心的需求是希望自己永远被最大限度地认可。但是攀比的结果常常给孩子带来不稳定的情绪,影响自信心,所以必须调整。

思明今年5岁,是幼儿园大班的“小领导”,也是全幼儿园公认的小博士。小小年纪,钢琴已经5级,珠心算过关,少儿百科全书好像有一半都装到了他的小脑袋里。有时,小朋友们的古怪问题会把老师难倒,但从来没有把思明难倒。一次,班上转来了一个小朋友,名叫大卫,跟随父母从美国回来。随着大家熟络起来,思明发现他在班上的“粉丝”有一半已经开始去欣赏大卫了,而且他发现大卫经常会带来一些他从来都没有见过的稀奇古怪的好东西。大卫渐渐成为全班的中心,这时,小思明受不了了,心里很不舒服,很多天都情绪不高。

思考:

攀比心使得小思明的情绪落差很大,为什么?

如果我们不是鼓励孩子积极努力的过程,而是过分强调优势意识,会形成这样的情形:当孩子处在优势时很得意。如果这时我们再贬损其他孩子:“这孩子真笨,哪如我们思明!”那么,当孩子不再享有优势时,就会觉得被贬损。这是因为孩子没有把优势与努力联系起来。

建议:

对出色的孩子,家长和老师应更多地强调努力和机会。

提醒:

启发孩子自己说说班上的事。可以问:“这几天看你跟以前有点不一样,怎么了?”

如果孩子的攀比心不影响到生活、工作或人际关系,都属于正常的范畴,它是人们进步的动力之一。而过度的攀比心就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潜在风险了。当家长发现孩子“攀比心重”时,不要急于下定义,先反思一下自己,要看到孩子攀比后面的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美丽的现代儿童。

上一篇:5招让宝宝有担当 下一篇:好父母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