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接种率监测评价分析

时间:2022-10-28 01:08:48

深圳市福田区接种率监测评价分析

【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方法 根据《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提供的方法进行报表及时性、完整性、差值(D)和比值(R)的分析评价。 结果 福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均为100%,差值D评价为"可信"、"可疑"、"不可信"的分别占16.67%,50%,33.33%;R评价为"可信"、"可疑"、"不可信"分别占25%,50%,25%。结论 福田区2010年接种率报告数据是基本可信的,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可信度优于暂住儿童。

【关键词】 接种率;评价

【中国分类号】 R18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04-01

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是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的常用的评价指标,深圳市福田区自1996年起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接种率监测的信息化管理,提高了接种率监测质量,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掌握接种率动态变化,评价和改进常规免疫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现将福田区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人口资料来源于福田区统计局,接种率报告数据来源于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报表。数据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

1.2接种率评价方法:采用统一的监测评价方法[1]。①差值(D)评价:根据区统计局公布的出生人口数为估计应种人数,以监测系统报告的实际接种人数为接种人数计算估算接种率,即估算接种率=实际接种人数/出生人口数。D=估算接种率-报告接种率。D≤0.05时为可信,0.050.15时为不可信。②比值(R)评价:R≈3MV(BCG)/OPV(DPT)。0.95≤R≤1.05时为可信,0.90≤R

2 结果

2.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覆盖全区各预防接种点,报告的及时率和完整性均为100%。

2.2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1)出生情况 根据区统计局统计的资料,2010年常住儿童出生数为4590;暂住儿童出生数为9376。(2)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估算接种率 2010年儿童常规免疫6种单苗的报告接种率为91.85%~98.18%;估算接种率为88.26%-122.69%(见表1)。

表1 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常规免疫报告和估算接种率(%)

2.3 D值和R值评价:(1)D值评价 :福田区儿童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D值评价为"可信"、"可疑"、"不可信"的分别占16.67%,50%,33.33%,其中户籍儿童D值评价为"可信"、"可疑"、"不可信"的分别有50%,50%,0%;暂住儿童D值评价为"可信"、"可疑"、"不可信"的分别有16.67%、50%、33.33%,户籍儿童免疫接种率监测可靠性大大高于暂住儿童(见表2)。

表2 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D值评价

(2)R值评价:2010年福田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可信"、"可疑"、"不可信"分别为25%,50%,25%;其中常住儿童"可信"、"可疑"、"不可信"分别为50%、25%、25%;暂住儿童"可信"、"可疑"、"不可信"分别为0%、50%、50%。不可信主要集中在3BCG/OPV。

表3 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常规免疫接种R值评价

3 讨论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消除乃至消灭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而常规免疫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与监测系统反映了常规免疫工作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控制和管理[2]。深圳市福田区1995年建立起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疫苗应种、实种人数由系统根据在册儿童情况统计生成,大大提高了接种率报告的准确性。近年来,我区接种率报告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均为100%,基本杜绝了迟报、漏报现象,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良好。

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指标,如何在报告接种率高水平状况下对接种率作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是免疫规划管理的课题之一[3]。按照常用的接种率监测评价方法,从D值评价来看,福田区常住儿童D值评价可信度较高,暂住儿童的D值可信比例大大低于常住儿童,总体可信比例高于文献报道的上海等地的相关分析研究[4,6]。D值评价特别是外来儿童的D值评价可信度不高是相关文献报道中较普遍的现象,D值评价的可信度受是否能准确掌握人口资料,特别是流动人口资料影响较大。深圳是一个外来人口多的城市,外来人员在周边城市及本市的各个区之间流动频繁,因此政府部门很难获得较为准确的外来人口出生资料,导致估算接种率与实际接种率相差较大。人员的频繁流动也增加了免疫预防工作的难度,影响暂住儿童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有人提出,为提高差值评价法的准确性,可在运用差值评价法监测接种率之前,先进行小范围的人口出生率和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的出生率和流动人口比例,确定不同类型地区的校正系数,对估算接种率加以校正[5]。我区报告接种率R值评价可信比例较高,各类疫苗的接种情况基本符合逻辑,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不可信项目集中在3BCG/OPV,BCG接种数明显少于同年龄组OPV单剂次接种数,原因可能是,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不少年轻人选择回乡生产,造成部分新生儿未在深接种BCG,由于接种信息的遗失、不详或未及时录入,造成这一项目可信比例不高。总体来说,我区2010年接种率报告数据是基本可信的,常住儿童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可信度优于暂住儿童。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230-243.

[2] 王晓雯.无锡市200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监测系统的评价[J].职业与健康,2006,22(23):2112-2114.

[3] 夏伟,陈长,谢超,等.湖南省2002-2004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结果及质量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356-1358.

[4] 杨佳平,李晓军,吴铭,等.上海市宝山区2005-200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与评价[J].职业与健康,2010,3(26):534-536.

[5] 吴燕,金宝芳,张莉萍,等.上海市闵行区2005-2008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价[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0,22(1):10-12.

[6] 凌罗亚,李倩,潘小红,等.浙江省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运转效果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1,7(3):168-170.

上一篇:老年肝癌患者并糖尿病肝叶切除术后血糖分析及... 下一篇: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