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中学信息技术的“激趣”教学

时间:2022-10-28 12:58:41

如何构建中学信息技术的“激趣”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教育是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在实现学生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否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在于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是否感兴趣。中学信息技术的“激趣”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学;激趣教学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进行新的改革,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的前提就是教师要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讲求实际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形式,“激趣”教学应运而生,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仍然属于基础性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快乐地、有效率地学习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简单来说,动机是行为的诱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主体性和主动性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能否充分利用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全面考虑,依据学生的性格以及心理特点,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以一个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对激趣教学的开展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先进技术的代表,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整个社会的进步。综合来说,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同时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普及,引导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正确地对待和运用计算机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主要任务。除此之外,学生通过学习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的简单软件,会从中体会到计算机带来的便利,也会充分地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地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下面就如何构建中学信息技术的“激趣教学”提出几点意见:

一、信息技术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走出课本、走进生活,这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要把握好时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会因此而得到满足,进而会转换成继续学习的动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教学中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生真正了解到只有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才能适应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

二、灵活巧妙地设置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导入非常关键,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决定整节课是否成功。良好的、能够真正把学生带入课堂学习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教师要高度重视导入部分,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都需要教师设置能够吸引学生的导入。教师在设置课堂导入时,要注意导入方法的设计,如导入语言的选择,提问式的导入选择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会使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更加顺利。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教师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形式以及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具体情境都可以是教师帮助学生巩固书本所学知识的主要手段。另外,中学生一般都争强好胜,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各种竞赛活动,根据信息技术教学的不同类别编制不同类型的比赛,由于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学习都是基础性的,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这也就给了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机会。通过这种比赛式的课外活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也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计算机课程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别于其他课程,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和开放性,学生在课外对信息技术的接触不同会导致学生的水平有较大的差异。现代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是我国课程建设的新目标,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转变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式。教师的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递书本上的知识,而是注重知识转换和累积的过程,加上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理解问题具有差异性,这些都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合作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现实可能性。计算机教学讲究的是实际操作性,过于机械化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型的分组合作学习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将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分组,互相搭配,为小组安排一定的任务,让各个小组之间互相配合,互相帮助。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总体来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的积累,在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上,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参考文献:

[1]张凤君.创新、激趣:为教学注入生命的活力.阅读与鉴赏:中旬,2011.

[2]于晓慧.例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激趣教学.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

[3]杨玉玲.初中化学激趣教学的几点做法.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渝高中学校)

上一篇:在新课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浅谈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