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28 12:37:15

浅析风电场工程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摘要:针对某地风力风机基础大体积混凝土特点,论述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施工技术和技术要点两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的施工措施。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 温度 温控 措施

我国是个能源消耗大国,各类电厂的兴建是为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其建筑施工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风电机基础的大体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问题成了目前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C40,水泥水化所释放的热量很大,随着水泥水化过程中水化热的产生,内部混凝土温度与外界相差悬殊,在内外温差大时,就容易在混凝表面引起巨大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是建筑设计的关键。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水泥水化所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和收缩作用,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是导致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的散热条件不同,温度外低内高,形成了温度梯度,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表面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引起的;通裂缝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在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混凝土逐渐降温,这个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失水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所可能产生的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这两种裂缝不同程度上,都属有害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筑工艺和措施不到位,出现侧面或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或收缩裂缝.

2因采用连续泵输送混凝土,对侧模的冲击侧压力很大,容易发生胀模或跑模,导致大量混凝土流出.

二施工技术

1拌制要求

混凝土拌混凝土前,加水空转数分钟,待积水排净,使空筒充分润湿.卸料时,拌制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全部卸尽,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2搅拌时间

从原料全部投入搅拌机时起至混凝土拌合料开始卸出时间为搅拌时间,要做到材料组合均匀,颜色一致。规定搅拌的最短时间必须大于90秒。

3混凝土运输

混凝输送过程中应保持其均匀性不分层和离析,更不允许生初凝。

4混凝土浇筑

(1)采用“一个坡度、一次到顶”的浇筑方法。

(2)混凝土在振时,分层厚度控制在400左右,振捣棒直上直下,插点形式为行列式,上下层振动搭接50—100mm,并在混凝土浇过程中,振动器始终布置在混凝土卸料处,保证上部的混土振捣密实性,下面的一道布置在近坡脚处,确保下混凝土密实,随着混凝土浇筑方向推进,振动器也应应跟上,混凝土斜面分层浇筑。

(3)混凝土浇筑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斜面分层浇灌时,在下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灌下,并捣实完毕,避免产生冷缝。上、下两层时间间隔一般要求不超过1.5小时。

(4)应特别注意钢筋密集处混凝土振捣要振实,尽量避免浇灌时段停歇。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的情况当发现变形,移位或堵塞时,应寺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好。

三施工要点

(一)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变形

1.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制混凝土,如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泥、复合水泥等。

2.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3.使用粗骨料,尽量选用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控制砂石含泥量。

4.在混凝土内部预埋冷却水管,能入循环冷却水,强制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度。

5.允许设置后浇缝时,合理地设置后浇缝。大体积混凝土平面尺寸过大时,可以适当设置后浇缝,以减小外应力和温度应力;同时也有利于散热,降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

(二)降低混凝土温度差

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天气浇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温水或冰水搅拌混凝土,可对骨料喷冷水雾或冷气进行预冷,或对骨料进行覆盖或设置遮阳装置避免日光直晒,以降低混凝土拌合物的入模温度。 转贴于 中国论文

(三)合理安排揭除保温层及拆模时间, 延缓降温时间和速度, 控制混凝土的降温梯度.在控制内表温差的前提下, 尽可能推迟保温层麻袋开始覆盖的时间,混凝土保温时间最好安排在混凝土接近或到达最高温升时进行。保温措施要根据环境温度而定,既要保温,又要尽可能散热,否则保温期长,延误工期,本工程采取中午减少保温厚度,下午又重新盖上,保温15d就达到要求。

(四)掌握测温时间.前1天每4小时测一次,2~7天每2小时测一次,8~14天每6小 时测一次,14天以后如果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相差5度以下,则可不测温,否则每6小时测一次。

(五)控制混凝土裂缝.为了控制裂缝,要控制温升, 延缓降温速率、 减少混凝土收缩、 提高混凝土极限拉伸、 改善约束程度和设计构造,这些措施必须结合实际,全面考虑,合理采用.

总之,风机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外观质量良好,基础环上表面平整度在设计要求的范围内,其他各项指标的偏差也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能够满足规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柴雯,杨志刚,光,牛文彬,王继琳.风电场工程安全评价方法及验收管理系统[J].水力发电,2010(04)

2 林永.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J]. 电气时代,2009(06)

3 吴启仁,郑主平,孙向东. 风电场建设风险管理[J]. 水利水电技术,2009(09)

4陈绍峰.风力发电场工程风机基础混凝土施工方案[J]. 中国西部科技,2008(06)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

上一篇:水库建设质量控制分析 下一篇:样田1号大桥改建工程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