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实验趣味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时间:2022-10-28 12:28:21

创设实验趣味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坚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应放在化学教学之首要地位,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亲手实验为前提,不失时机地创设实验情境,把书本中单一的、抽象的变得具体和鲜活。一方面,通过实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下是笔者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得出的经验,仅从五个方面阐述,供同行们参考。

一、注重实验,创设趣味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志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二、演示实验,陈旧出新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既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益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烧杯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的状态之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的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巧用实验,培养兴趣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然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而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创设情境,激活思维

通过选做实验,创设一种实验的趣味性,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部分是选做的实验。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五、作业实验,培养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的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了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总而言之,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实验的兴趣是关键所在,有了学习兴趣,才有学习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其他能力的平衡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实验中得到了对真理的验证和对谬论的辨别,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而迸发出美的光辉。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

上一篇: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特点分析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 下一篇:交际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