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的合理利用

时间:2022-10-28 12:22:21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的合理利用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抽象概念或知识,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对此,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尽可能地将数学知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势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工具 合理利用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可能会存在一些抽象概念或知识,不利于小学生学习。对此,若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利用教学工具,尽可能的将数学知识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势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的合理利用问题谈几点看法。

首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工具是一种辅助工具,其目的和作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认清这一点,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教学工具。在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很多信息窗和图画,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感受,同时也为数学工具的使用提供了便利。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使用教学工具。例如,在学习“>”和“”或“”和“

其次,在教学中不能盲目的使用数学工具,应当结合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来运用数学工具。在一些不是特别重要的教学内容上,就无需大费周章的使用教学工具,而在一些难点和重点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出数量间的具体变化,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工具开展教学。但是前提是教师要正确把握教材难点和重点,并在课前预设教学工具操作的时机与策略,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所设计的策略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工具的应用效果,而不会使数学课堂变成游戏课堂或手工课堂。例如,在“倍的认识”上,很多小学生都无法理解倍的意义和用法。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小木棒作为教学工具,让学生分别摆放两行小木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三份2根。然后问学生第二行的木棒数有几份第一行的木棒数,很明显是有三份,也就是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份和几份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倍的概念和意义,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工具的使用应当合理科学,要以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发展为目的,通过教学工具的应用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并牢记所学的数学知识。

上一篇:利用教学“错误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下一篇:小学高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