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一起学校发生的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时间:2022-10-28 11:55:25

荆门市东宝区一起学校发生的芽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调查

【摘要】 目的 2012年12月12日,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二至六年级多名学生发生不明原因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搜索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呕吐物及12月11日留样的食物进行检测。结果 采集16份剩余食物、原料,13份餐(用)具和3份中毒病人的腹泄物、呕吐物进行抽样,共32份,送荆门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荆门市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的结论为:象山小学48名中毒学生系蜡样芽胞杆菌致食物中毒,中毒食物为:豆皮青椒肉片;此次食物中毒为: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豆皮所致。

【关键词】 食物中毒;芽孢杆菌;豆皮污染;调查报告

2012年12月12日,荆门市东宝区象山小学二至六年级多名学生发生不明原因恶心、呕吐、腹痛、头晕等症状,东宝区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部门接到电话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并采样,荆门市CDC第一时间进行实验室检测,并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测确定是一起由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豆皮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事件得到迅速有效处置。现将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基本情况

发病当天象山小学共有6个年级41个教学班,教职工184人,学生2236人。其中日托24个班1390人;全托11个班561人;走读6个班285人。教学楼共有4层,每层有直排水冲式厕所,教室双侧开窗,卫生状况良好。学校设有食堂,荆门象山小学食堂为“B”级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设施、设备和卫生环境等基本符合《餐饮服务食品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共有食品从业人员28名,健康证明齐全,经市疾控中心体检,未发现有碍食品安全的病人和带菌者。12月11日早餐食谱为稀饭、花卷、豆腐汤;中餐食谱为清炒藕丁、排骨炖海带、青椒豆皮肉片和米饭。在该校食堂进食早餐的为一至六年级师生(共2236人),进食中餐的为二至六年级师生(共2062人、发病48人、发病率为2.33%);在48例中毒者中,在学校吃早餐30人,吃中餐48人,吃课间餐(饼干)的24人,一年级学生只吃了早餐,无发病。因此,排除早餐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应为2012年12月11日中餐食物所致。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市餐饮与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局对排骨煨海带、豆皮青椒肉片、清炒藕丁、米饭、豆皮原料和酱油、饼干等16份剩余食物、原料,13份餐(用)具和3份中毒病人的腹泄物、呕吐物进行抽样,共32份,送荆门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

2 流行病学调查

2.1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 2012年12月11日11时40分左右,象山小学三班学生张雨菡(女、8岁)在该校食堂进食中餐,于14时30分左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服用黄连素片后,效果不明显,12日中午入住荆门市二医治疗),随后陆续出现类似症状的病人,13日出现最后一例中毒患者。这起食物中毒最短潜伏期为2.5小时,最长潜伏期为22小时,平均潜伏期为9小时;48例患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等,体温升高者5人,最高体温38.2℃,腹泻的7人。实验室检查绝大部分血象无异常,仅8例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现象,1例出现心肌酶升高,1例肌酐升高,无重症病例;治疗以抗生素消炎、对症治疗后,病人症状立即缓解、痊愈。病程均在一周内,无重症病例。

2.2 班级及人群分布 这起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病48人(均为学生,无教职工发病),经个案调查,48名病例分布在二至六年级15个班,一年级无发病,二年级5人,三年级13人,四年级11人,五年级14人,六年级5人;性别分布男生23人,女生25人;年龄分布7岁4人,8岁16人,9岁18人,10岁5人,11岁3人,12岁2人。11日发病34例,12日发病13人、13日发病1例。

3 实验室检测

在现场调查过程中,市餐饮与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局对排骨煨海带、豆皮青椒肉片、清炒藕丁、米饭、豆皮原料和酱油、饼干等16份剩余食物、原料,13份餐(用)具和3份中毒病人的腹泄物、呕吐物进行抽样,共32份,送荆门市疾病控制中心检测。检测项目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志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产气荚膜杆菌。

3.1 病原菌检测结果 “豆皮青椒肉片”检测报告的结果显示:蜡样芽胞杆菌6200000个每克,一份豆皮供应厂家的豆皮样品和一份患者呕吐物样品中均检出了蜡样芽胞杆菌,定量结果为:150个每克。

4 讨 论

蜡样芽胞杆菌与少数食物中毒有关(约2-5%),包括一些严重的恶心、呕吐以及腹痛。大概来说,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于错误地烹调方法造成细菌孢子残留在食物上,更糟糕的是食物被不当冷冻而让孢子发芽。细菌繁殖的结果是产生肠毒素,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后会产生呕吐、腹泻等不良症状。本次事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豆皮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爆发的原因是蜡样芽胞杆菌污染豆皮所致,提示学生食堂加工食物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蜡样芽胞杆菌兼性好氧。生长温度范围20-45℃,10℃以下生长缓慢或不生长。存在于土壤、水、空气以及动物肠道等处。大多数菌株还原硝酸盐,50℃时不生长。在100℃下加热20min可破坏这类菌。

当前食品安全问题屡屡发生,学校等集体食堂应该严格落实食品采购索证制度,严格食品加工程序,避免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 帅慧群,寿钧,商晓春,赵雪琴.杭州市下城区一起学校发生的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疫情调查[J].疾病监测,2012,(12):1013-1014.

[2] 韩喜荣,丁越江,胡英,等.2005――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7,17(10):1883-1884.

[3] 张玉霞.学校食堂实行后勤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动物防制,2007,23(8):620-622.

上一篇:产钳助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下一篇:探讨如何培养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