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创新教育理念探索

时间:2022-10-28 09:43:54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创新教育理念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一般项目(项目编号:UPRP20140983)和大连外国语大学校级教改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3Z0204)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个应汉语国际推广的新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其人才培养的模式还不完善,有待于我们进行不断地探索。文章立足于汉语国际教育的新形势,探索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一个核心,两个辅助”的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层级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希望能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培养目标;“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目前在全球兴起了汉语热。在汉语热的新形势下,国家汉办提出了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六大转变:(引自“新华网”2008年12月25日的相关报道)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已从“对外汉语”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时代,专业内涵丰富,专业概念的外延不断拓展,汉语实现了从“教学”到“教育”,由“国内”转到“国际”的转变。为了适应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新发展,新形势,2012年国家教育部将“对外汉语”、“中国语言文化”和“中国学”三个专业进行了整合,设立了“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与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相比,目前汉语国际教育发生了五个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教学对象构成的多元化。过去对外汉语教学主要教授的对象为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而现在汉语教学对象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教学对象的构成更加丰富和多样,除了过去的没有汉语背景和非汉语区的非华裔以及华裔之外,现在又增加了很多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非华裔、非汉语区接受过很少汉语的华裔等。2.教学对象学习目的多元化。他们的学习目的都由以前的三大类:完成外语要求、寻根或对汉学感兴趣,发展到现在的多种类别,包括商务谈判、法律研究、新闻、艺术、科学、工程、政府及公共事务等等。3.教学层次多元化。目前我们的教学机构已经由单纯的大学本科教育逐渐转向多层次教育。目前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机构种类逐渐增多,包括中文学校、小学、中学、大学、孔子学院、私有教育企业等等。4.教学模式和方法多元化。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以前的单一课堂讲授向多样化、媒体化教学发展,如海外学习与在华学习相结合、本校学习与跨校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工作实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远程教学相结合、传统教学方法与新的科技手段相结合等等。5.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目前的汉语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之外,专门用途的汉语课程内容越来越丰富。如商务汉语、法律汉语、医用汉语、旅游汉语等。(引自吕蕴鸽,2010,“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面对国家发展的新形势,新的学科、专业的调整,高校必须改革过去对外汉语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根据汉语推广的新形式,新要求,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定位。因此,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研究和实践势在必行。

一、目前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情况

为了了解各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情况,我们抽样选取了一些学校,以下是几所高校所设定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1.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制四年,着力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与中国文学、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国际汉语教学及应用的基本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胜任国际汉语教育以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性高级专门人才。(引自/n675582c1268.aspx)2.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英语、法语基础,具备较好的语言应用能力,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以及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涉外企业、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603)3.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英语言基础,具备较强的汉语言文字表达运用能力和较流利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及跨文化交际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引自/shownews.asp?id=1613&foid=448)4.本专业培养具备汉语及语言学等方面的专业技能,能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相关部门从事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文字管理及语言应用方面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5.本专业主要研究针对母语非汉语者的语言教学与应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具有对外汉语教学及涉外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引自李思源,2014,“黑辽两省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发展状况调查与分析”)纵观以上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有:1.各高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没有能很好地突出汉语国际教育的专业性,还没有将传统的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清楚地区分开来。2.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地区优势和学科优势还不突出,存在趋同性。

二、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探索

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确立,过去的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理念已经无法适应汉语国际推广新形势的发展,因此,立足汉语国际推广,准确专业地定位汉语国际教育,创新教育理念是本专业的当务之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应在教育部公布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当前的国际汉语教学市场的需求,结合各学校的地区优势、学科及专业优势,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使培养目标更具专业性、系统性、丰富性和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具有层级性的,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核心,两个辅助”。

(一)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培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国际汉语教师

结合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应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主要培养目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应突出应用性、复合性和国际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培养应充分考虑地区优势和学校的学科及专业资源优势,制定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教学环境、文化习俗、学生等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高校应结合自己的地区优势和专业特色,实施定向培养,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强胜任力的国际汉语教师。

(二)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一——培养能胜任国际汉语教学管理、涉外事务、对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人才

目前随着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逐步深入,除了需要大量的合格的国际汉语教师之外,与之相关的各种人才的需要也随之增加。如:专业的教学管理人员、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和执行人员、涉外事务工作人员。面对这些新的人才需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内容需要不断丰富和充实,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

(三)人才培养的辅助目标之二——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和对外汉语专业学术型硕士输送合格的生源

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中,学校应设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块,在本科阶段要夯实专业基础,突出研究型学习的特点,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学术研究生的报考和攻读打好基础。结语随着汉语国际教育新形势的发展,过去的对外汉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要。因此,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和创新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地域针对性、专业实用性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多样性,实现国家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崔永华.关于汉语言(对外)专业的培养目标[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4).

[2]金伟,傅赢.试析本科对外汉语专业的培养目标[J].辽宁师专学报,2012,(4).

[3]吕蕴鸽.新时期对外汉语教学呈现的特点及本科教学的定位[J].学术交流,2010,(6).

[4]马庆林.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若干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03,(3).

[5]马晓文.汉语国际推广下对外汉语专业人才新兴培养策略[J].教学论坛,2012,(4).

作者:周艳芳

上一篇:数学模型对寿险精算的应用 下一篇: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