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10-28 09:41:59

网络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不是老师教的,而是学生悟出来的,一旦悟出了语文的真谛,它将融入你的血液中,从此伴你生长,滋润你的生命,永不流失。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一直主张语文课堂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对语文的欣赏感悟。可网络的出现,使我震撼,它改变了我的语文教育观,大大地推进了语文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使古老的语文教学逐渐融入到现代化的进程中。

一、网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有极大的选择自由,而学生的语文学习,更需要有充分的选择自由。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必须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好读书不求甚解”是学好语文不可缺少的一个侧面,但在缺乏网络的条件下,广泛阅读,多方涉猎,是无法在语文课堂上实现的,而借助网络,却完全可以做到的。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汇集大量信息资源的数据库,学生通过它可以了解、学习语文教学领域的最新知识,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为语文教学内容拓展了无限的空间,学生的学习范围已不再局限于那好几年甚至数十年都一成不变的教材。从课堂学习,到课外阅读,只要鼠标轻轻一击,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各种美文名著,精彩句章,任你纵横捭阖,尽收眼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探究设计。

二、网络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赞可夫说过:“学生积极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系,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要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热情不是从天而降,要靠我们教师诱发。而美妙迷人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诱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基因。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内容一旦产生了浓烈的感情和兴趣,必将会化作强大的求知力量,然而,因受时空的限制,在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大都处于单打独斗状态,成为一个个散落的珠片,难以实现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网络的介入为教学情境的创设带来了便利,使教学情境更加真实生动。

三、网络提供自由交流、大胆创新的天地.

由于网络能够提供给千万个阅读者同时阅读的可能,如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段落,一句优美的句子,一个自己的独到的见解,还有许多需要传阅的资料,如果于网上的话,就可以让众多的同学同时,异步地阅读了。通过互连网主页上的相关栏目,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看法中对自己的理解进行辨证、分析,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由于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顾忌和限制,引起了学生广泛参与的兴趣,从另一个侧面也激励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理解,领悟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通过网上的交流,把问题提出来,并且互相解答,互相论证。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和表达的能力,而学生的思路灵活多样,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求真,寻求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不断挖掘其中的意味,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与积累,这不正是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很好的表现吗?

四、学习因网络而快乐

一直以来,学生认为语文枯燥乏味,是最不需要学的一门学科,即使半年不上课也无所谓,做语文的习题,丝毫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与喜悦。网络为学生开启了一扇窗,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他们的思维不再受文本中那些有限的文字限制,而是如骏马一般任意驰骋,当学生在学习鲁迅的作品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身甘为孺子牛”的真实写照,让他们感慨万千,一个以笔为矛直插敌人心脏,以一介书生挑起挽救民族危亡重任的忧国忧民的鲁迅,让学生敬佩,他们感受到了鲁迅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但他们也关注到了当年鲁迅和朱安的一段婚姻,对鲁迅当年的选择表露出极大的遗憾,他们认为鲁迅活在人间,他也许并不完美,这种不迷信伟人,敢于解剖的精神,追求公正的态度,正是学生通过网络世界获得的一种人文素养。当学生学习刘禹锡《陋室铭》时,一方面明白了作者既有“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也有仕途失意,一贬再贬的人生无奈。

网络进入语文课堂,它给语文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具有了现代化的气息,但我们必须牢牢把住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把握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把握语文教学的文化内涵,把握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缰绳,不能因网络而使语文教学面目全非,失去语文味,也不能因强调语文味而将其逐出课堂。学生要以网络为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开展自主探索、合作探讨等学习活动,获得对知识的深刻认识,取得创造性的学习成果,达到拓展知识视野发展学习能力,培养信息素养,提高语文素养的综合性。

(作者单位:四川平昌县第二中学 636400)

上一篇:谈小学高年级写字数字 下一篇:窃电行为的法律分析及反窃电管理的处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