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附52例报道)

时间:2022-10-28 09:36:09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观察(附52例报道)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52例本疾病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西比灵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96.2%和8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76.9%和57.7%,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偏头痛;中医;内科

偏头痛为因机体血管或神经出现阻碍后继而引发的一种具有阵发性特点的轻重不同的头痛疾病,其病情往往具有反复性并可能具有一定周期性规律,其患者发病时多表现为偏侧头痛或两侧头痛[1]。就本疾病的治疗现况来看,目前尚未寻找到一种可彻底根治的方法,故临床多数时候将治疗的重点放在了缓解症状与控制病情恶化方面[2]。笔者经过近些年的研究认为,祖国中医理论实则对偏头痛出现的病因有其独特见解。基于此,比在在参考相关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曾对收治的部分偏头痛患者开展中医内科治疗,结果显示与常规医药治疗比较其疗效更为突出,现对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52例偏头痛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全面系统的临床检查继而确诊。其中包括男13例,女39例;年龄18~74岁,平均(44.8±5.1)岁;病程1~13年,平均(4.6±1.4)年。将此52例患者按数字随机原则并结合患者自身意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6例,分组后比较该2组患者的性病、年龄、病程与病情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疲劳、出现较为激烈情绪波动、睡眠不足后以及某些特殊时期内表现有单侧或双侧头痛;②在头痛发生之前,个别患者有出现如前文所述的某些先兆;③疼痛的发生部位相对比较固定,通常位于烟筐或额头等,且持续时间比较长;④一旦症状发生以后,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与呕吐等症状。

1.3方法

治疗组患者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具体方法如下:自拟中药方剂,其中包含桃仁15g,红花10g,赤芍15g,当归10g,水蛭3g,大黄5g,川芎20g,蜈蚣2条,全蝎3g,蔓荆子10g,患者如果前头部痛就增加白芷10g,如果后头部疼痛增加羌活10g,患者的巅顶部痛增加蒿本10g,侧头痛增加柴胡15g。用水煎服,1剂/d。对照组参考张淑梅的研究资料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进行治疗,具体给药方法为:5~10mg/次,1次/d,均于每晚睡前服用。两组患者均为5d为1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1.4疗效标准

参考相关资料制定本研究标准如下:①痊愈:偏头痛症状消失,且6个月内未出现复发;②显效:头痛症状得到明显控制,且复发率比较低;③头痛症状获得一定程度的缓解,且发作次数有一定程度减少;④无效:头痛症状与发作频次均未获得改善甚至加重。以前三者计算总有效率,以前两者计算愈显率。

1.5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给予处理,其中的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与χ2检验,比较以P

2 结果

既定疗程结束后,疗效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96.2%和8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与愈显率分别为76.9%和57.7%,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26,%)

组别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愈显率(%)

治疗组 15(57.7) 6(23.1) 4(15.4) 1(3.8) 96.2 80.8

对照组 9(34.6) 6(23.1) 5(19.2) 6(23.1) 76.9 57.7

χ2 13.502 17.681

P 0.009 0.005

3 讨论

从祖国中医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之所以会出现偏头痛这种疾病,其最主要的原因为在患者的体内发生有关于气血或是经络的某些病变,其中常见的比如有气血不畅与清窍失养等,继而导致本疾病的发生。此外,偏头痛发生的部位一般情况下均比较固定,多数患者主要集中出现在头部的两侧,且部分患者在发病期间可便有恶性或呕吐等症状,同时在疼痛消退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个别患者还将出现四肢无力或是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就当前临床对偏头痛的治疗方法来看,单纯的中、西医疗法,以及中西医联合疗法均有所用到,但基本均无法将其彻底治愈,故选用何种治疗方法,主要都是在结合患者的实际受用效果基础上,尽量选用相对更能缓解偏头痛症状或是能有效控制其病情进展的方法[3]。但综合长期的临床实践情况来看,与多数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中医疗法往往在用药安全性、疗效稳定性以及医疗支出等方面是更具优势的。从最基本的病机进行分析,中医认为偏头痛多是因为受到风寒的入侵,或是因为某些不良情绪所导致出现了经络痹阻与气血逆乱等病理性改变,故普遍认为应将祛风活血作为其最主要的治则,着也是本次针对治疗组患者拟定方剂方药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本方中,川芎能够有效地扩张小静脉和小动脉,抑制组织在缺血的时候血小板的聚集和激活,增加患者脑循环的血量,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改善神经系统的重要功能,保持患者有通畅的血液循环,继而达到效缓解头痛的目的[4],为本方之主药,此外当归可止痛,其他诸如桃仁、红花、赤芍等数味药材均对上述功效有较好辅助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经中医内科治疗后,其总有效率及愈显率均显著更高(P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93-96.

[2] 王忠志.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50例疗效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58-659.

[3] 张志坚.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3):3078-3079.

[4] 潘媛.川芎定痛颗粒治疗偏头痛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06.

上一篇:阿奇霉素治疗急性肠炎118例临床效果分析 下一篇:人体的爆发力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