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划

时间:2022-10-28 09:10:41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划

摘 要: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本文结合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三年来的订单培养情况就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就这种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规划。

关键词: 校企联合 订单培养 应用 发展规划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是指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较早推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眼视光技术专业在2005年11月与台湾一家知名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开办了“订单培养班”。人才培养采取“订单―校内教学、校内实训―企业实训―校内教学―毕业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模式,具体培养模式为学生1―3学期将在学院进行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学习,每学期学生会去订单企业进行两周的感性认识实训;第4学期在订单企业进行实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与各项规章制度,企业导师与实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职业岗位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这一学期学生还将参加职业资格的技能培训与考核,取得中级验光员与中级定配工职业资格证书;第5学期专业教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解决学生在工学交替实习中遇到的案例及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准技师”职业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6学期学生将在订单企业以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实现“准就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真正实现了学院与用人单位之间的高度密切合作,从根本上解决了高职教育专业教学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和学生就业问题。三年的模式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受到了用人单位和学生的欢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肯定。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是加强校企合作的一种极为有效的形式。

一、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针对培养对象(学生)

1.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与学习意识。学生的入学教育由学院及订单企业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在企业的参观学习,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企业文化,真正感受到了企业的人文关怀,入学一开始就成为企业的员工。通过入学教育,学生们对订单企业有了基本的认识,作为大陆地区规模最大的眼镜专业连锁企业,台湾公司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与先进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入学教育,学生的学习目标、职业目标都非常明确,对他们今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非常有益。

2.订单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订单企业会对每年级综合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企业奖学金”,录用后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习期间,订单企业会安排住宿并发放生活补贴,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奖励。在毕业实习期,企业将会给学生发放实习工资与奖金。

3.工学交替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工学交替对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形成,职业个性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有益的,这种身临其境的教育方式,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这绝不是在学院课堂上几节德育课、听几次就业讲座就能够轻易收到的效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企业的许多规章制度比起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企业文化的无形教育对学生行为的约束力也逐步显现。我们惊喜地发现,很多学生平时邋遢、懒散的行为习惯正逐步改善,可以说是工学交替让他们有了转变。

4.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提升了就业质量。“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使学院拓宽了办学思路,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目标。按照订单培养协议企业与本专业全部毕业生签约并办理各类社会保险,至今已接收了本专业的全部200名毕业生,企业认为这些学生动手能力强,有集体观念、能吃苦耐劳、敬业、稳定性好、热爱岗位,不少学生已经成为公司的技术和管理骨干。

(二)针对学院

1.订单企业为学院提供了宝贵的校外实践学习基地,弥补了教学资源的不足。通过增加订单企业的实习时间,可以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利于学生岗位技能的提高,有利于所学所用的对接。同时把课堂由学校搬到校外企业,还能大大节省校内实训耗材,节省学校教育资源投入。

2.有利于学院进行专业教学改革,为企业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中,订单培养企业积极参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参与专业课程与实训室的建设,提出以实践带动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目前,校企联合已开发专业教材两本、实训项目指导书两本。验光技术、配镜技术两门专业课程率先实行教学方法与课程考核的改革,真正做到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职业能力。

3.优化了学院的教育资源。订单企业与学院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包括硬件与软件上的共享,订单企业不仅拥有先进的实训基地,还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培训人员。公司会定期委派资深培训师和企业的能工巧匠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指导,将行业内新技术、新工艺传授给学生,为培养优秀的实用型、创造型高职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了良好途径。校企联合、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为学院专业教师提供了绝佳的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在学生实习的同时,带队实习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另外,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在订单企业进行挂职锻练,提高了自己的实践教学的能力,师资队伍得到了极大的优化。

5.有利于提高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学院及专业的知名度。通过与订单企业的三年合作,订单企业对学生青睐有加,通过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毕业就能立即胜任岗位,学生的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专业的招生情况也由原先的一个班增加为两个班,专业的知名度也逐步提高。

(三)针对企业

1.企业参与到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人才培养进程当中,有利于发挥企业人力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实现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有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2.企业可以节省很多人力资源上消耗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经营管理中。

3.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大大提高了企业在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

通过三年的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实践,我们发现学生的就业导向明确,学院重视度高,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调动学生、学院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院、订单企业与学生的三方共赢。

二、校企联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的规划

三年来,我们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以工学交替为切入点,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都与订单企业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未来订单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长远的规划。

(一)联合企业共同做好招生宣传

根据专业的现状及特点,作为一个新专业,目前高职院校开办的少,社会、学生和家长的认知度普遍不高,因此,招生情况不是很理想,但同时眼视光专业技术人才又大量紧缺,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前景都非常好。面对这样的矛盾,学院正积极与企业协商,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学院的招生宣传中来,希望借助订单企业坚实的宣传力量,让更多的学生与家长了解这个专业,切实提高专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二)联合企业对课程的设置进行改革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行业的发展变化,原有的课程设置有的已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那么,就必须对不符合社会与行业需要的课程进行大胆改革,紧密结合岗位技能的实际需要,重组教学内容,努力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办学特色。通过对职业岗位的特点分析,我们认为应当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结构。具体想法主要包括:首先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导向,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以工作岗位为依据,变工作标准为课程标准,构建起全新的课程体系;其次在充分认识本专业的毕业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工种,而这些职业工种或岗位具体负责哪些工作任务,这些工作和任务需要何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支撑,以此为据来建立课程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重视典型工作情境中的案例。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校企联合起来,当作一项重要的课题来完成,真正提升高职教育的内涵。

(三)联合企业快速实行“双改”

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联合企业对专业的课程快速实行“双改”,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学方法。目前职业技术类课程的考核方式都以职业岗位的需求作为质量考核标准,采用多元的考核方式,实行“三借、一过程”:借职业资格考试取代传统的考试,借上岗达标测试取代课程的考试,借完成规定项目取代课程的考试;强化过程考核,用过程的演练与环节的达标测试取代考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项目管理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等。

(四)为企业提供多元化服务

校企联合,学院更多地考虑“我能为企业提供什么,应该如何实施”。目前,学院正努力通过函授培养方式对订单企业的员工进行再教育培训;利用师资力量与实训室资源,对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的培训与考核,目前可以鉴定的工种与等级包括:验光员中级、高级,定配工中级、高级。最大程度地发挥学院的资源优势,与企业开展更为紧密的合作,为企业的发展带来竞争力。

(五)保证订单培养的延续性

订单企业目前在大陆地区的规模是667家连锁,最近五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专业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但因目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将持续,未来公司的发展状况还不明朗,人才储备渐趋饱和。所以高职院的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行业形势,做好专业的长远发展规划。目前我们正联系国内、国际多家知名企业洽谈订单培养的合作事宜,希望利用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为行业企业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将继续完善和拓展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挖掘专业的潜在优势,继续加强学院与企业的多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加强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升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景莉.订单培养魅力初显[N].中国教育报,2003-12-1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3]陈全红,王柏钦.“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7).

[4]倪依纯.工学交替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7-9.

[5]陈解放.工学结合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上一篇:打破传统,革新物理课 堂教学 下一篇:如何搞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