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调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10-28 08:10:11

云南省调节水资源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摘 要:水资源的极度贫乏已经制约着云南经济的发展,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均为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合理结合两者的优点,联合调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水资源 地表水库 地下水库

中图分类号:TV2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2-110-02

1云南省水资源现状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气候类型多样,立体气候显著,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云南境内的河流较多,形成了908条流径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群,分别属于是珠江、长江、红河、怒江等六大江河水系。全省的年均降水量在1258mm左右,水资源储量达2220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三。云南境内的高原湖泊高达40余个,水资源十分丰富。

云南特殊的气候和自然条件,造就了其水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据统计,全年的5到10月,降雨量较大,达到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而干旱的11月到次年4月左右,其降雨量还不足全年的20%。

就实际而言,云南水资源交丰富,但总体水资源开发难度大,缺乏经济效益。其主要表现在:人口、耕地等与水资源形成了经济发杂很难的不对称性,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处于极度缺水状态;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防汛抗旱工作十分的重要;总体生态水环境脆弱,极易受到现代建设的影响,于是强化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

2水资源利用状况

以2009年为例,全省水资源总量1577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8.7%。产水模数为41.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人均水资源量3450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1321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829亿立方米。

全省6座大型水库、184座中型水库以及小型水库和坝塘年末蓄水总量54.81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2.2%,九大高原湖泊年末容水量283.8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7%。

地表水源供水量145.7亿立方米,地表水源供水量中,蓄水工程供水量占地表水源供水量的42.0%,引水工程供水量占50.3%,提水工程供水量占7.1%,跨流域调水占0.6%。

全省地下水资源量582.6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24.0%。地下水径流模数15.2万立方米/平方千米,地下水源供水量4.323亿立方米。

其他水源(污水处理回用及雨水利用)供水量2.573亿立方米,全省河道外用水量152.6亿立方米.其中,生产用水量134.8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4.73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3.155亿立方米。全省用水消耗量88.94亿立方米,综合耗水率58.9%。

2009年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6.9%。行政分区中,昆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率32.5%,为全省最高;怒江州水资源开发利用率0.8%,为全省最低。水资源分区中,金沙江(下)、南盘江2个分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大于10%,其余分区均在10%以下。

3调节水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1)云南的地形结构十分复杂,丰富的水资源在开放层面上面临“难度大、效益低”的困境。所以,水资源开发总体处于发展性阶段。

(2)人口、耕地等与水资源形成了水资源上的瓶颈,各发展间的缺失或不匹配,占全省土地面积不足7%的坝区,且大约集中了1/3的人口和2/3的耕地,但水资源量只有全省的5%;滇中重要经济区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700立方米左右,特别是滇池流域不足300立方米,水的极度缺乏严重制约着滇池流域的经济发展。

(3)基于特殊的自然条件,水资源分布表现出极大的不均衡性,降雨期与干旱期的相对集中和长时间,使得全省的山区和高原,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防汛抗旱救灾工作非常重要。

(4)总体水环境脆弱,水环境的实际承载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冲突,切实强化水环境保护迫在眉睫。据统计,境内40%的主要河流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污染,诸如:滇池、星云湖等处于轻度污染状态,而将近50%的湖泊处于重度污染状态,情形让人堪忧。

4关于水资源发展建议

4.1加强流域水资源的统一规划、开发和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

开发利用遵循水循环规律,以提高兴利综合能力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水资源要把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几个方面做为整体考虑,进行统一规划,分阶段实施,做到依法治水、管水和优化配置水资源。

4.2保护水源,严格控制水污染的蔓延

倡导节水减污新概念,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等。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必须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实现雨水和污水分流,污水处理后可用于灌溉或其它水资源的继续利用等。

4.3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联合调度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发展方向

地下水库虽然不能提供额外的水资源,但能起到丰蓄枯采和调节水资源在时空分布不均问题。地下水库不止可以通过回灌地下水解决地面沉降、地面裂缝、水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还可有效地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是优化水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与云南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无雨就旱、有雨则涝,水旱灾害常常交替发生是相符合的。地表水库与地下水库联合调度是今后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发展方向。

4.3.1地下水库的概念

地下水库是基于地下储水空间建设而成的特殊水库,旨在拦蓄和调节地下水资源。具体而言,应具备以下几点:(1)一定具备好地下天然的储水空间,一般情形是由岩体和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裂隙和溶隙组成;(2)应该具备良好的地下水调节作用,以做到人为的水流拦蓄;(3)指明地下水库是一种将水存放于地下的特殊的水库是一种新型的蓄水水利工程。

文章在涉及地下水库的同时,需特别提及地下水库与传统意义上的人工补给的区别。地下水人工补给只是地下水资源被超采后的一种被动的补救措施,是单纯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储量。

4.3.2地表水库运行效益及冲突分析

地表水库具有治理河流、开发水资源、调节径流,集中水头等作用,有防洪、蓄水、灌溉、发电、养殖等功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地表水库也有它的弊端,由于设计不当或管理不善等原因,它增加灾害发生的频率,造成库区泥沙淤积,使土壤盐碱化,恶化水质等。

4.3.3地下水库的优势与不足

同等规模的地下水库与地表水库对比,投资少、见效快;且建设不需动迁并能保持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地下水库的合理运行不会出现淤积问题,也可确保水质质量;水体储存于土壤或岩体的空隙当中,不仅蒸发损耗较小而且有过滤作用,因此自净能力也很强。

地下水库建设的前期勘测工作较复杂,需对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资源情况予以评价。地下水库由于在地下、不直观、库容确定难、水资源量较难以计算,对其观测要求较高。如何解决地下水库中的水污染问题是目前地下水库建设中的难点。

4.4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问题的研究探索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一个跨学科的高科技问题,涉及到水文地质学、水利工程学、水资源学等多学科领域,学科融合必然能为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建设和联合调度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我省乃至我国地下水库建设理论尚不成熟,只有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不停探索,才能创建一套适合云南省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地貌复杂的设计和管理理论,创造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5结语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全省境内的各类水旱灾害发生频繁,对云南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困恼。云南省的主要问题是水资源量不缺但时空分布不均匀,水污染严重而造成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除了合理开发、保护水源外,变洪为宝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方法,这与地下水库建设中的“丰补”正好吻合。若能地表水库和地下水库联合调度,不仅可以缓解夏秋洪水危害,还能把洪水转化为地下水资源用于缓解冬春干旱。

上一篇:二价铁对地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危害消除研究 下一篇:红星村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