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时间:2022-10-28 07:54:02

政治课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僵化教学轨道上。在实际教学中,犹如一潭死水,毫无生机的课堂依然存在。学生普遍厌学,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方面。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中,受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一段时间内,社会上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一手硬、一手软,形成了追求物质享受、感官刺激的风气,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泛滥,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而层出不穷的腐败现象,更使学生感觉理论与实际脱节,反差大。加上各种政治活动和集体活动中的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使学生认为政治课“假”。以上这些严重损害了政治课的可信度,成为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二、家庭方面。现在在校学生的父母,普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子女的学习都有高标准、严要求。但出于各种原因,他们对子女的政治课学习要求只集中体现在一个字,就是“背”,哪怕是死记硬背,哪怕是考试前临时抱佛脚,只要能及格就行,说到底是一种应付的态度。这不仅降低了学习上来自家庭的期望值,而且助长了学生对政治课的错误认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方面。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趣味导入。一个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政治课教学的导课既要简短又要有趣,如在讲《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时,引用了笑话《少了两千克》:妻子站在秤上高兴地对丈夫说:“亲爱的,快来看,我体重少了两千克。”“亲爱的,那是因为你还没有化妆。” 显然,这则笑话中,妻子化妆前后竟然体重不一样,它辛辣地讽刺了妻子平时化妆涂抹的脂粉实在是太多了。学生在哄笑中明白了:做事情要注意分寸,掌握火候,坚持适度原则。

二、悬念期待。悬念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唤起学生兴趣,激发探究知识的欲望。例如学到“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有些学生不求甚解。为此,我设问:“劳动生产率愈高,商品的价值量反而愈低,这样,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是反而吃亏了吗?”我在学生平时不感到困惑的地方,提出了让他们感到困惑的问题,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迫切想知道为什么。而我却不慌不忙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很想知道答案吧,但我不能马上告诉你们,你们不妨同桌之间先议论一下。”正是这一逼人期待的悬念,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终形成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高潮。

三、参与表演。如在教学“市场交易的灵魂原则――公平原则”时,引导学生看漫画――“朦胧价”。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揣摩画中“冲突”的起因、经过、结果(可能是多种的)。稍后,教师主持“欢迎大家来到梦想剧场,先招募两位优秀演员……”顿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有两位带着自制的简单道具上场了。“卖瓜了,卖瓜了……”的吆喝声把大家带入了故事情节。“顾客”优游自得地吃着“西瓜”,“观众”会心地笑着。到顾客与卖主因“一块二毛”标价起冲突时,观众又感到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怎么解决?学生小声地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看到“顾客”与“买主”推推搡搡的样子,心急的同学已经在说“去告啊,去告啊”。当最后“顾客”向工商部门投诉,寻求合理公平解决时,大家自发地拍起手来。由于这种交易无公平诚信可言,是一种欺诈行为,因此,同学们在这种模拟的情境中不但学到了书本知识,又何尝不是学到了一种处理问题的办法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四、真情感染。在讲“人性自私论不符合历史现实”时,我再次提到了它。我对学生说到“同学们,电影《泰坦尼克号》想必大家都看过,但今天我要讲的是有关《泰坦尼克号》幸存者的真实故事。史密斯夫人回忆说:”当时我的两个孩子已被抱上了救生艇。因为超载,我不能上了,处于母爱,我喊了一声‘让我上船吧,孩子不能没有妈妈’,闻听此言,一位已经坐上此艇的女士离开了座位,回到了泰坦尼克号上,并把我推上了小艇。刹那工夫,船便沉没了,那位女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里得帕恩也回忆道:“她的丈夫送她上救生艇,她不愿一人独活,紧紧的抱住丈夫不放,万般无奈中,丈夫一拳把她打昏,等到醒来,她已在小艇中……”大概是我太会动感情吧,讲到这,不知不觉眼睛湿润了。同学们见此情景,深受感染,许多同学眼里噙着泪花。我相信此时此刻用不着我多说,同学们会明白在普通人身上,也有无私的举动,人性并不是“自私”二字全部能概括得了的。

五、学生论坛。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拼命赶进度,又不断“炒冷饭”,舍不得留一点时间给学生。教师教得累又不讨好,学生学得苦且无趣,被动接受,“消化不良”。开设学生论坛,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启发学生立足书本知识去洞察现实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性地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例如,在学完“经济活动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容后,有的同学结合家乡实际写出了《萝卜为何丰产不丰收》等小论文。许多时事问题也进入了学生视野。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备学生、备方法,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

上一篇: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课文之美 下一篇:“描写类”诗歌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