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金管理浅探

时间:2022-10-28 07:38:01

企业资金管理浅探

【摘要】 资金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条件。目前部份企业存在既缺乏资金,又浪费资金的现象,如何适时适量筹集资金,有效的用好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是企业经营中一个永久的话题。

【关键词】 资金成本;周转速度;资金核算

一、在资金筹集上,注重资金成本,正确确定最佳资金结构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也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首要条件。企业资金从来源看,包括两部分,一是投资者投入,二是企业负债。作为投资者或债权人,把资金投放出去,都是为了获得满意的报酬。企业不能无偿占用这部分资金,必须付给投资者或债权人相应的报酬,即资金成本。要求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研究影响筹集资金的各种因素,注重资金成本,正确确定最佳资金结构,讲究资金筹集的综合经济效益。

1.树立资金时间价值观念,适时适量取得资金。由于资金具有增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投入周转使用的资金将会增值,这种增值的能力和数额就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换言之,等量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客观上要求筹集资金时,必须熟知资金时间价值原理和计量方法,以便根据生产经营规模科学确定资金需要量,合理安排资金筹集时间,适时适量取得资金。既能防止过早或过多筹集资金形成闲置,又能防止滞后或过少筹集资金而造成不足,错过资金投放最佳时间。

2.努力降低资金成本,正确确定最佳资金结构。资金市场是市场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提供了资金筹集的场所,反映资金的分布状况和供求关系。尽管企业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资金市场取得资金,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付出一定资金成本,包括资金占用费和资金筹集费,不同来源的资金对企业的效益和成本有着不同影响,决定资金总成本高低的有两个因素:一是个别资金的成本;二是各种资金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不同的筹资方式下,资金成本不同,这就需要对各种筹资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搭配选择综合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结构,即最佳资金结构,以减少活财务风险,降低资金成本。

影响资金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有企业的风险程度、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销售稳定性、企业所有者和管理人员的态度、贷款银行意见等,这些因素决定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中确定资金结构最佳的方法比较困难,各种资金来源在资金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怎样才算最优,并无固定模式。在不同行业和地区,确定最佳资金结构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常见的有两种:一是定性分析法,是指财务人员通过分析影响资金结构的各项因素,并据以往的经验,确定最佳结构;二是定量分析法,即据有关资料逐步测试来选择最佳的一种资金结构。综上所述,凡是原来资金结构比合理的可以继续保持,不合理的可以通过筹资活动尽量使结构趋于合理化,达到最优。从资金市场筹集资金,是企业筹资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我国资金市场尚在发育之中,不能把筹集资金全部寄托于资金市场,还要眼睛向内,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加强资金的自身管理,针对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使现有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3.遵守国家的有关法规,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企业筹资的数量和投资方向,关系着全社会的建设规模和产业结构,企业筹集资金必须接受国家宏观控制,遵守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

二、在资金使用上,加强计划性,活化资金,加速资金周转

(一)加强资金使用的计划性,择优择重地安排资金

1.分析生产经营状况,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资金的需要量是指为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制订的、合理的、最低的资金需要量。往往受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趋势、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波动。不论如何波动,均可以按生产经营的正常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资金需要量。既能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影响生产经营,又可防止资金过剩而造成资金闲置。具体确定方法有:(1)现金收支法;(2)调整净损益法;(3)估计资产负债法。

2.按择优择重统筹兼顾的原则安排资金。择优择重统筹兼顾是指资金安排:首先应保证生产和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优先保证市场上急需产品(商品)所需要的资金,稳定供求,占领市场;其次是保证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的重大项目的资金,使其即时到位,加强资金计划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活化资产存量,使其占用的资金由“死”变“活”

1.处理积压产品,盘活资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日新月异,技术更新越来越快。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产品结构调整缓慢,使产品滞销积压,产销比例严重失调,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且浪费社会财富。反映在财务管理上,就是资金不能正常周转,产品资金不能及时转化为货币资金,影响再生产的正常进行。为使这部分积压资金由“死”变“活”:首先应始终坚持“有效生产”的经营宗旨,把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完美地结合起来。旺季以产定销,淡季以销定产,努力降低库存产品,让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作用,为生产服务。其次采取各种灵活多变的手段,积极处理库存积压产品,将积压的产品按质论价或随行就市,适度削价,进行销售,当然在销售时,也要充分估计积压产品的处理对本企业同类产品及其它产品所形成的冲击力。这冲击力要控制在最低限度内,使库存积压的产品资金活起来。再次注意搜集市场信息,在本地市场是滞销产品,在别处市场可能畅销。

2.严格投资管理,活化工程资金。近几年,社会上刮一股攀比风,盲目地铺摊子,占位子,片面理解“规模效益”。认为只要规模上去了,效益就会滚滚而来,把原来“活”的资金变成“死”的资金,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要建立在准确的预测基础之上。企业在投资时,先要进行市场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采取科学方法进行预测,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投资方案,从中选择出切实可行的投资方案。二是追加投资。对经科学论证,确实能在短期内收效的工程,若因资金短缺,被迫中途下马或因没有配套设备而不能投入使用的,可能通过追加投资投入使用,使这部分资金活起来,也可以边用边改,投资一块建成一块,使用一块收益一块,开成滚动式发展。

3.清理拖欠款,解开债务链,活化资金。目前,许多企业生产艰难,有的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产品老化,品种单一,质次价高,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甚至退出原有市场。究其原因,答案几乎一致,缺少资金,陷入债务链,无力进行技改,无力开发新产品。如何解开这个债务链?一是充实清欠队伍的力量,从人力上给予保证;二是实行激励机制,将资金与收回欠款多少挂钩,调动清欠人员的积极性;三是采取法律手段。

三、在资金核算上,精打细算,讲究效益

资金核算是对资金筹集和使用的考核,是资金管理总结,是对企业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进行全面的计算和分析。这个指标体系包括资金筹集核算指标和资金使用核算指标两部份。

1.资金筹集的核算指标。主要是指资金成本指标,因为这是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是评价投资项目可行性的主要经济指标,也是评价经营成果的重要依据。资金成本指标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习惯用相对数,即资金成本率来反映,它包括:(1)债务成本率。主要用来反映通过发行债券筹集资金成本的高低,并与投资收益相比较,决定是否采用发行债券的方式筹资。(2)收益成本率。包括优先股成本率和普通股成本率,反映投资者投入资金的成本。(3)平均资金成本率。主要用于筹资和投资决策,计算全部资金来源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可采用加权平均成本。除资金成本率外,还有另外一些指标,如企业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这些指标侧重于分析资金筹集的合理性。

2.资金使用的核算指标。反映资金核算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资金周转速度,以资金周转率来表示,它有两种表达方法,即资金周转次数和周转天数。资金周转速度的快慢是衡量企业资金使用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加速资金周转,有利于合理而节约地使用资金,使产品快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或消费领域转移,缩短停留时间,提高经济效益。二是资金利用率,以企业净利与资金平均占用额相比,以此来衡量单位资金的使用所取得的效益,指标值越高,说明带来的利润越高,反之则低。

上一篇:如何做好对习惯性违章的防治 下一篇:如何规范建筑企业安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