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探讨

时间:2022-10-28 07:11:28

烧伤患者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探讨

关键词:烧伤;静脉留置针;静脉穿刺;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2―0076―02

在烧伤患者中由于不规则的皮肤损伤使静脉穿刺部位极度局限,尤其是大面积烧伤的患者,因静脉破坏严重,可视下静脉穿刺较一般患者的静脉穿刺更为困难。而快速补液是抢救烧伤和烧伤休克患者的关键措施,所以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掌握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对于减轻病人痛苦,保存烧伤患者血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操作和部位选择的体会如下。

1 穿刺前的准备

1.1 护理人员正确洗手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抗菌剂(碘酒、酒精、碘伏)擦拭双手10~15s。在处理烧伤患者时正确地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机会。

1.2 穿刺针的选择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静脉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18~20号,小儿选用20~22号,病情严重或需快速补液时,常选用16号。使用前要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是否在消毒期内,留置针的针头有无倒钩,套管有无断裂、开又及起毛边等现象。

1.3 穿刺部位的选择(1)四肢浅表静脉:上臂及大腿浅静脉相对表浅、粗直,浅静脉走行更易看清,穿刺容易成功,且容易固定。小腿后侧浅静脉多表浅较粗,有弯曲,如方法得当,也易穿刺。肩部浅静脉较细,被脂肪包绕,管壁薄,进针时无突破感,成功率较低。(2)胸腹壁表浅静脉:腹前外侧壁的静脉较为丰富,彼此吻合成网,尤其在脐周更为发达。此部位浅静脉较粗直,易穿刺、易固定,但活动度大。(3)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外观较粗大,弹性好,穿刺成功率较高,且易固定,穿刺后血管恢复快,如保护得好,可反复多次进行穿刺。(4)股静脉:是下肢最大的静脉,位置深,较粗大,充盈度好,不用系止血带,穿刺成功率高,创伤面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可耐受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2 穿刺方法及注意事项

向患者解释静脉穿刺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合作。取出静脉留置针与已备好的静脉输液器连接(注意排尽空气),放松外套管,转动针芯,使针头斜面向上。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夹紧留置针护翼,以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将穿刺针推进0.2~0.5cm,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向穿刺血管方向推进塑料套管使之完全进人静脉。注意送套管针时动作要轻快。皮肤无缺损者,可用透明贴膜贴于穿刺部位,以固定针体及保护针眼;对穿刺部位有皮肤缺损或躁动不安的患者,可将留置针缝合固定于局部皮肤上,穿刺点覆盖棉球或无菌纱布,并记录穿刺日期、时间及穿刺者。

根据静脉穿刺部位不同,有下列相应注意事项:(1)胸腹壁浅静脉:由于静脉表浅、管壁薄,弹性小,且随呼吸而上下移动,腹部皮肤又较松弛,所以必须顺应呼吸时的起伏迅速进针。在吸气时由于胸、腹腔扩张变大,皮肤相对绷紧,较易穿刺成功。因胸腹壁血管相互吻合成网,故穿刺方向离心或向心均可。一般病人不需特别固定,对活动度大的病人,上肢用约束带束缚于床沿上即可。注意不要过于暴露穿刺部位,以防着凉。(2)颈外静脉:穿刺时病人取平卧头低30°位,肩部垫一小枕,头转向穿刺对侧,充分暴露穿刺侧颈部。穿刺点尽可能靠颈外静脉远端,沿血管走行进针,进针时必须绷紧皮肤,用手指压住穿刺前方部位,以阻断血流,使血管更加充盈。因液体受影响较大,应尽可能让患者将头偏向对侧。颈外静脉受胸腔负压的影响,在深吸气时可呈负压,输液平面不可过低,静脉留置针针头与输液管之间连接要牢固、紧密,以防空气进入血管。(3)股静脉:穿刺时在股三角内触到股动脉搏动最明显部位,然后从股动脉内缘垂直或与股静脉走向成30°~45°角斜行刺入股静脉,嘱病人保持大腿轻度外展外旋位,用较宽长胶布固定于股三角区。(4)上臂及大小腿浅静脉:穿刺无特别处。小腿后侧浅静脉因较屈曲,穿刺时必须用另一手拇指及食指将血管部皮肤绷紧,使静脉拉直。穿刺见回血后,必须继续将留置针塑料套管向穿刺血管方向完全置人静脉,进行固定。

另外,皮肤病处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还应注意避开受伤的肢体部位。烧伤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应选择在无炎症、距创缘5cm以上,避免在创面上穿刺。植皮手术的患者,不宜在供皮区附近穿刺,以免与供皮区相互感染,使愈合时间延长。

3 小结

在选择好正确穿刺部位的前提下,熟练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既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还能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静脉留置针对于需长期输液的烧伤患者,既安全可靠,又可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可减少多次抽药、注药的不便,从而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总之,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会越来越普遍。

参考文献

[1]鹿玉莲,李梅静脉留置针在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24):2669―2670.

[2]于亚平,张红英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抢救中的应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5,26(3):55―56.

上一篇: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及心理护理体会 下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外科感染的社区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