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28 07:01:10

【前言】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20世纪60年代Berle-Manne关于现代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之争。Berle(1953)发现企业能良好地履行社会功能,因此他率先将其合法化。他认为大公司管理者可以在经济体系中进行资源配置。因为他们完全独立于股东的控制、资本市场的审验,所以他们有权力"公正地"配置公...

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基于战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现状,指出国内基于战略视角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战略

一、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年代初。企业到底要不要履行社会责任,争论颇多,并把学者区分为"支持"和"反对"两派。最有影响力的的争论有两次:

1、20世纪30-50年代Berle-Dodd关于受托者责任之争。Berle提出,由法律、公司章程或两者共同赋予公司管理层、其他任何公司内群体的权利,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服务于全体股东利益。因此,当权利的实施有损股东利益时,不管该权利授予多么明晰,也不管该权利实施技术上多么完善,该权利使用都应该受限制。Dodd认同伯利提出的对管理者权力进行法律控制的观点,但是却反对过度强调"商业企业存在的唯一目标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企业之所以受到法律的允许和支持,不是因为它为所有者创造利润,主要是因为它为社区提供服务。而出于保护雇员、消费者以及其他群体的目的,管制政策会越来越多地限制商业企业管理者用于追求股东利益的手段。另外,公众关于"企业对雇员和消费者负有责任"的观念也影响了企业管理者的态度。值得提倡的管理者态度是不仅仅企业要对社区承担责任,而且也应该自愿地而不是等待法律强制地去承担社会责任。

2、20世纪60年代Berle-Manne关于现代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之争。Berle(1953)发现企业能良好地履行社会功能,因此他率先将其合法化。他认为大公司管理者可以在经济体系中进行资源配置。因为他们完全独立于股东的控制、资本市场的审验,所以他们有权力"公正地"配置公司财富。这种权力被容忍是因为管理者对"公共共识"越来越敏感。曼尼批判Berle并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公司管理者能比别人更好地配置资源。即使是高效的管理者,也并不能说他们具有这样的政治才能。曼尼还批判了Berle让公司管理者作为资源配置人选的观点,因为该工作本质上是"政治家"处理公共关系。他认为没有附带利益预期的、"真正的"企业慈善行为只有两种解释:一是企业获得了垄断权利。另一种是企业不是以纯粹商业机构方式来经营企业,而是以非盈利性能组织形式经营。

Berle(1962)在《公司制度的现代功能》辨析了Berle-Dodd、Berle-Manne之争中自己的立场和观点。Berle的"企业政治才能"和管理层承担社会责任观点受到Manne温和抨击,理由是如果管理层对社区生活的某些方面承担责任,通过慈善捐助以及承担起不受市场因素主导的经济政治家角色,那么就背离追求最大利润的原则,这会破坏市场机制、辜负追求利润的信托责任。虽然Berle担心企业管理者参与社会活动会使他们变成社会政治家、慈善事业的主要捐赠者。他还认为他们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往往会回归到传统的利润创造上而把事情做糟糕。但是,他承认企业界和实践都支持了Dodd教授的观点。所以,他提出在社会政治家方面,管理层需要履行的最大职责包括建立养老金信托、处理劳资谈判问题、协调不同地区的企业活动等。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不仅承担经济上与法律上的义务(McGuire,1963),还承担超出企业经济或技术的(Davis,1960;Davis&Blomstrom,1966)、更广泛的社会目标(Frederick,1960),另外,企业还要平衡多方的利益(Johnson,1971)。社会责任被定义为关注社会需求(Eells&Walton,1974)、改善生活质量(Backman,1975)、约定俗称的(prescriptive by Sethi,1975)、为了解决全部或部分由企业所引起的问题的(Fitch,1976)、企业伦理与社会期望吻合的(Zenisek,1979)。

经济发展委员会(CED)提出三个同心圆的社会责任定义:"内圈是企业最明确、最基本的责任-有效履行企业的经济职能,即产品、工作岗位和经济增长。中间圈代表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时,必须高度意识到不断变化的社会价值和优先考虑的事项。外圈概括最新出现的以及未完全定型的责任,这是企业应该自己承担的,即更广泛地参与改善社会环境。"Caroll(1979)对超出利润和法律之外的社会责任要素进行划分,提出四维度社会责任定义:"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包含在一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具有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行裁量的(Discretionary)期望。"

20世纪末,西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引进中国,引起学者们研究热潮。代表性的学者及其论点如下:刘俊海(1999)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为唯一目的,还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以外的社会利益,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中小竞争者、当地社区、环境、社会弱者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卢代富(2002):"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在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利益的义务。"他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对传统的股东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修正和补充,是一种积极的、道德的和非制度安排的义务和责任。屈晓华(2003)认为企业积极履行对员工、商务伙伴、客户、社区、国家的义务和责任,是一种企业对市场和利益相关者的良性反应。李立清&李燕凌(2005)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以外的"第三种责任",是企业对自身行为后果的社会"回应义务"。

二、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现状

随着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深入,国内学者渐渐地将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战略结合起来研究,以便为企业社会责任如何更好的实施寻找理论依据。

1、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人权运动、环保运动、消费者运动等的兴起,企业面对社会责任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产生具备了必要性。Ian Wilon(1974)提出四种不同的社会反应战略:消极反应战略、防卫战略、适应战略和预反应战略。这四种战略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积极程度方面是逐渐增加的。社会反应战略强调合作和问题解决机制,其出发点是降低企业经营风险,降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威胁,而不是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当成是商业机会。

9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责任投资者、责任消费者大量涌现,使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企业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的源泉。面临市场和社会的双重压力,企业既要达到赢利的目的,又要树立起负责的形象。Burke&Logsdon(1996)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能给企业带来大量商业利益。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五个维度是:企业社会责任项目与企业使命和目标的一致性、企业社会责任项目的专用性、按环境趋势来规划行为的前瞻性、不受外部制约而自由决策的自愿性以及赢得认可的可见性。John Elkington(1997)指出企业必须将利润、社会正义和环境质量同时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三个基本"底线",并纳入战略。

Lantos(2001)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利他的"、伦理的和战略的三类动机。他指出"利他的"动机是违背商业准则的,伦理的动机是强制性的,而战略的动机才是有利于企业和社会的。因此,企业应该制定战略的社会责任并且由营销部门带头行动。萨赫Sarre(2001)认为,为有效地防范因不将商业道德而导致的社会灾难、企业灾难甚至破产的发生,虽然法律和法规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最有效的方式是把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公司管理,发展战略性社会责任,最好是形成企业社会责任文化。

Porter&Kramer(2002)将企业社会责任放在战略管理框架下进行研究,提出战略性慈善事业。企业应当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整体经营战略中,加大对社会责任的投入以求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际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会约束企业的发展,相反是企业获得机遇、创新和竞争优势的源泉之一。Bagnoli & Watts(2003)通过模型分析企业的行为指出企业是否倾向于实行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取决于两个因素:市场竞争的强烈程度和顾客多支付给社会责任费用的愿意程度。Waldman等(2004)将战略性领导理论应用于企业社会责任,他们推断企业某些领导行为与企业倾向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这些领导者是在战略性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

2、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内研究现状

杨继瑞等(2005)将社会责任战略分为消极反应、抵御、适应和提前采取行动四种战略。消极反应战略指没能甚至不愿意按照社会责任方式行动,并尽可能地躲避或隐瞒的不负责任行为;抵御战略指采取不积极的防御战略,得过且过;适应战略指比较自觉地使他们的行为与公共法则保持一致,尽力对公众的期望负责,以适应社会对企业的要求;提前采取行动战略指在责任到来之前提前采取行动,肩负起社会赋予它的责任,以防患于未然。

陈明(2006)提出企业应以承担社会责任为愿景,将诚信经营、节约能源、爱护环境、善待员工、热心社会公益的经营理念贯穿在企业采购、研发、生产、销售以及市场服务等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塑造具有高度亲和力和感召力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更加有效的整合社会资源,创造有利于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进而打造企业的社会责任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战略。

刘斌等(2007)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战略。他们通过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和对社会需求模型的修正,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可持续发展和社会需求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创新战略,并用严格的数学模型证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他将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定义为,企业为获取相对于竞争对手更为有利的地位与发展潜能,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能力而对资源运用所做出的全局性、综合性、策略性的规划和部署以实现企业在持续和谐环境下追求长期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汪建新(2008)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企业社会责任。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处理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准绳,它超越以往企业只是把赚取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更强调企业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对消费者、对环境和对社会的贡献。并通过实施企业社会责任来获得战略收益。

刘思华(2009)通过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内涵及其战略意义,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战略思考。他认为应通过对企业价值链分析找出与企业交叉的社会问题,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同时实现价值创造,另一方面要设立专门的社会责任管理机构来负责管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战略研究不断深化,已经从定性分析为主转为定量分析为主。国内从战略视角来研究社会责任还处在概念辨析和理论研究阶段,相关的实证研究还很缺乏。在借鉴和学习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应尽快建立适应我国企业特点的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模型,促进我国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A.A.Berle,Jr..Corporate Powers as Powers in Trust[J].Harvard Law Review,1931,44(7):1049-1074.

[2]E.Merrick Dodd,Jr.For Whom Are Corporate Managers Trustees?[J].Harvard Law Review,1932,4(7).

[4]Henry G.Manne.The "Higher criticism" of the Modern Corporation[J]Columbia Law Review,1962,62(3):399-432.

[5]Adolf A.Berle.Modern Functions of the Corporate System.[J]Columbia Law Review,1962,Vol.62,No.3,433-449.

[6]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7]卢代富.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M]法律出版社,2002.

[8]屈晓华.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反应的互动研究[J]管理现代化,2003,5.

上一篇:谈我国预告登记制度之完善 下一篇:会展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关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