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的应用分析

时间:2022-10-28 06:29:37

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的应用分析

【摘 要】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部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应用优质门诊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满意83例,满意率为83.0%,有1例不满意;实验组97例满意,满意率为97.0%,无不满意例数。两组差异显著(P

【关键词】优质护理;门诊;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31―01

门诊是医院服务的窗口部分,是集挂号、诊断、检查、处置、卫生宣传以及行政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部门。自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改善护理服务,加快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是医院工作的重点内容。因此,本文就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做具体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院门诊相关科室:内、外、妇产、儿、口腔、耳鼻喉、眼、计划生育、预防接种、儿保、体检、放射、超声、病理、检验、内镜室、介入导管科等。护理人员包括分诊、导诊、各专科护士。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间前来门诊部就诊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门诊护理,实验组应用优质门诊护理服务。

1.2 优质护理内容:

1.2.1加强门诊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对所有护理人员开展岗前教育,提高其责任意识,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的相关理念。让其切实体会到护理工作的服务本质,并由资历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带教,认真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门诊护理服务理念,要求其充分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的思想内涵。如主动及时地接待病人,询问病情。可预测病人需求,为年老、体弱、病情加重者开辟优先就诊通道,协助导诊护士为病人提供轮椅、推车;保证无陪护的行动不便的病人在就医过程中随时有工作人员陪同、指引,保证消除病人在就医过程中的陌生感和无助感。

1.2.2提高并保证护理质量。优化各服务流程(就诊、预约挂号、高龄及急重等优先就诊、退药、投诉)、各专科护理人员与医生的操作配合等。开展“三好一满意”优质窗口。鉴于挂号需要长时间等待,可推出网上、电话、现场预约等多种挂号形式,并进行相关的宣传,切实维护患者的利益。如对心内科病人先行心电图检查后再就诊,辅助检查后无需再排序;消化性腹泻病人走侧门,安排就诊肠道门诊;为诊室病人测量生命体征,做好记录,并与诊室医生做好沟通等。

1.2.3做好服务礼仪。要求在门诊过程中,护理人员保持温和、端正的工作态度,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尽量解决,并注重维护患者的隐私[1]。亲切的询问患者的需要,并尽量满足。杜绝冷漠、消极的问答形式。加强护理人员自身的服装、仪容管理,不得出现浓妆艳抹等不符合医院环境要求的仪容、服装。如保证病人进入门诊大厅有人主动、及时、热情迎接,工作中做到“四轻”,走路轻、说话轻、关门轻及操作轻等。

1.2.4加强院感管理。要求护理人员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清洁,每日开窗通风,对走廊、门把手、卫生间等共同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在各个科室安装紫外灯,进行灭菌消毒,加强洗手管理。定期组织各科室护理人员进行院感防护知识讲座,对可能出现的院感,积极进行防护与杀灭。如加强院感工作督查力度;对能高压灭菌的医疗器械全部进行高压灭菌,不能高压灭菌的进行等离子、环氧乙烷灭菌等,对医疗废物进行管理等。

1.3 观察指标: 调查患者对门诊服务的满意度。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类。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对照组满意83例,满意率为83.0%,有1例不满意;实验组97例满意,满意率为97.0%,无不满意例数。两组差异显著(P

3 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应用常规护理办法,患者的满意度仅为83.0%,而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满意度高达97.0%,提示了优质护理工作的良好作用。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护理人员对医疗服务的认识以及责任高,并满足不同阶层患者的需要,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改良作用。通过老手带教新手,也能加强医院内部人员之间的协作,增强医院各阶层人员的凝聚力,从而为医院的建设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由于优质护理较好的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改善了医患之间紧张的社会关系,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带动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升[2],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对维系良好的社会关系也是一种助力。优质护理可为患者营造一种和谐、安全、愉快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疗的同时能够保持或恢复良好的心态,对患者疾病的康复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开展优质护理工作,需要护理工作人员不断地完善自身,加强对专业知识及职业素养的学习,以达到临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李红,孙贵豫.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实施中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0:622-623.

[2] 张志梅.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导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07:772.

上一篇:舒肝解郁胶囊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疗效观察 下一篇:乡镇卫生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