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差生?

时间:2022-10-28 05:38:37

[关键词)高一新生;环境适应;辅导策略

一、个案情况

小文毕业于市郊一所普通初中,从小学到初中,她一直是老师和同学公认的聪明的好学生,成绩总在班级的前几名,又一直担任班干部,受到老师的重视、同学的喜欢。

刚升人本市最好的重点高中就读时,小文很高兴、很骄傲,再加上兴奋的劲头还没有过去,心情比较浮躁,学习也有点放松了。可是在第一次的期中考试中,小文考了一个从小到大都没有的成绩,在班级中排到了二十几名。这如同当头棒喝,从那时起,她变得非常刻苦,每天很早就起来读书,晚上也睡得很晚,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总想在期末考试中打个翻身仗,但结果却并不如意。期末考试的成绩比期中考试的还要糟糕,又退步了六七名。小文心里特别难受,甚至感到很自卑:“我已经加倍努力了,甚至比初三的时候还努力,但为什么成绩却更糟糕了呢?是不是自己的脑袋变笨了?初中时我记东西特别快,现在上课虽然听懂了,但好像根本没有记住,下课做题总错。我现在觉得很失落,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根本找不到原来学习时那种投入的感觉。”

面对周围优秀的同学,小文总感觉自己矮人一截,心里更不是滋味:老师不会再器重自己,也几乎没有人注意自己了,他们心里肯定看不起自己这样一个“差生”。

二、心理分析

从小文的叙述中基本可以判断她面临的是“新生适应不良”问题。这种现象在重点学校中比较普遍。能从普通初中考上重点高中的这些学生,以前都是老师眼中的宠儿、同学心中的偶像,但是进入重点高中后,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固守原来的自我评价,忽略由环境转变而带来的角色和地位的变化,正所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强中自有强中手”。小文的问题就在于进入高中后,与初中时代相比,没有了从前出类拔萃的名次,没有了昔日耀眼夺目的光环,没有了和谐的同伴关系,变得普通、默默无闻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落差,这又使她急于让自己重新变得完美无缺,压力导致的苦闷、烦躁不安接踵而来。昔日的平衡点被打破了,小文需要建立新的平衡点才能够重拾信心和勇气走出迷茫,迈向成功。

三、辅导策略

1.宣泄情绪

让小文尽可能地将压抑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并给予无条件的关注和尊重是辅导过程的重要一步。

“考试成绩不理想,同学对你没有以前热情,学习和交往都没有给你带来高中时期的成就感。我非常能理解你目前的感受。”“大部分高一的同学都面临着环境适应的问题,这是非常普遍的。你在困惑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说明你是一个有着积极心态和行动力的人。”听了这番话,小文的眉头舒展不少。

在这一过程中,让来访者尽量地倾诉自己心中的烦恼,并运用尊重、理解、共情的辅导技巧,才能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使小文增强克服当前困难的信心。同时,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为下一步的咨询奠定基础。

2.改变认知

就像物理学中讲到的波,总会有波峰与波谷,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起有落。进入高中的班级后,总有一些学生失去初中时期的优越地位。暂时失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失落而造成的严重挫折感,进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在这一阶段,引导小文认识到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自己完全有能力克服,辩证地看待目前的挫折很重要:“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有挫折。心理学家把适度的挫折称为个体成长中的‘精神补品’,它可以帮助一个人更好地适应环境,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在平等尊重的交流氛围中,小文逐渐认识到高中学习的特殊性――高人的坏话,当面又和别人玩得很好,这让我接受不了,我想有一天他们也会这样对我,心里为此感觉郁闷。几乎每天都不开心,起初还可以忍受,这两天实在受不了了,就是心里难受,胸口很闷,有时会有种窒息的感觉。

三、观察了解的情况及诊断

在三个月前,小红在辅导室接受了SAS和SDS测验,结果:SAS~67分,中度焦虑,SDS~65分,中度抑郁。在辅导教师的建议下,该求助者由其父亲带到市精神病院心理门诊部接受系统检查,诊断结果是抑郁性神经症,并服用左洛复。服药后,主诉感觉心情稳定一些,能够忍受在教室上课,但是心情还是不好。中途因为药物影响了她的食欲,曾尝试停药,结果“那种无法控制的难受让我不得不继续吃药”。新学期开始,她带了两个星期的药,很担心药物吃完之后又会陷入无法控制的情绪中去。

求助者自我评价较低,认为“他人都很重要,惟独自己一文不值”。不善于拒绝,即便心里很不愿意,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去拒绝别人的请求。存在消极观念:主动去找别人就意味着自己弱小,别人来找自己就意味着别人看得起自己,物理作业的一些题目不会做或者稍有听不懂的地方就认为自己学不好了。

根据以上资料,初步分析可能由于遗传原因,这位求助者出现了抑郁症状,具体表现为持续心境低落,自我评价低和消极观念。

四、心理辅导目标

与求助者一起制定如下辅导目标:

(1)帮助求助者改善情绪状态,使之能够正常学习和交往;

(2)改变消极思维模式;

(3)接纳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

五、辅导过程及结果

对她的辅导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十二次,平均每周见一次面。

在前几次辅导开始,我都会帮助她处理情绪,用放松法和用共情法,帮助她认识、体会和宣泄不良情绪。前两次辅导和她一起发现和分析自己的消极思维模式,和不合理观念辩论。第三次辅导开始布置记录消极思维的家庭作业。但是后续的辅导发现,求助者以各种理由拒绝做家庭作业。问其真正原因是,每天的消极思维出现的频率太高让她很心烦,也没办法人手去记,并认为这种方法没有效果。

以后的咨询中,我调整目标,转向和她一起去寻找不合理思维模式的来源。

在第十次的辅导中,采用了意象对话技术,发现她自我接纳程度很低,不愿看到自己,认为自己很恐怖。她平时拒绝照镜子也验证了这一点。在第十一次的辅导中,交流发现有一位曾与她同学六年的男孩子对他影响很大。那位男孩子学习非常好,与同学相处融洽,人也很谦虚,很懂礼貌,请他帮忙很少拒绝。在求助者心目中,这位男孩子非常完美。求助者一直在无意识中模仿那位男孩子,不去拒绝人,即使心里很不乐意。心里认为“若是拒绝了别人就感觉自己很邪恶”。当领悟到这一点之后,求助者眼泪向外涌,说道:“原来我一直都在做他!我都不知道我是谁了!做别人原来是这样不舒服!”在第十二次心理辅导中,我采用了空椅子疗法,让求助者与她模仿的对象告别,并鼓励她做回自己!

现在,求助者已经停药,情绪稳定,自我感觉那种“无法控制的情绪”消失了。分班进入新的班级并很快与同学建立了良好关系。班主任称她近期上课时的状态不错。虽然如此,但这位求助者的外祖母曾患抑郁症,遗传原因可能会使她比较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所以今后还应继续关注她的情况。

六、反思

(一)在辅导中要灵活使用意识层面的疗法与非意识层面的疗法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合理情绪疗法等都是通过在意识层面与求助者的交流来发挥作用,而催眠、意象对话和投射等技术是在非意识层面起作用的。在第三次心理辅导中,我采用认知疗法,求助者阻抗反应很强烈,而后来转而采用意象对话技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虽然也出现了阻抗现象,但很容易就能加以处理,使求助者感觉轻松、平和。由此可见,在心理辅导中需要灵活使用意识层面与非意识层面的疗法。当求助者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强时或者带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时,可以使用非意识层面的疗法打开求助者探求自我的门,之后再使用意识层面的疗法促使求助者去努力改善自己的状况。

(二)高中生不接纳自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

高中生正处于自我意识高度发展的阶段,容易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严重脱节,导致自我评价的失衡,无法接纳真正的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频频受挫,进而引起消极情绪的产生,比如抑郁、焦虑,就像这位学生一样。为此,关注高中生自我意识方面的教育对于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巴公路芦浦段江南高级中学,温州,325804)

上一篇:校长应帮助教师寻求幸福 下一篇:想上火星?先来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