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时间:2022-10-28 05:03:33

高血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

摘要目的:讨论血流变指标改变对高血脂患者的影响。方法:应用普利生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检测健康成人65例,高血脂患者156例,对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脂组血液流变学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均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与血脂指标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血液流变学指标在对高血脂症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高血脂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日益加快,高血脂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加。高血脂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高血脂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监测对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156例高血脂患者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并以6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观察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对照组为查体健康成人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40~60岁。高血脂组均采自临床及门诊患者,其156例,男111例,女45例,年龄40~60岁,单纯甘油三酯≥17mmol/L者79例,总胆固醇≥57mmol/L者56例,两者均高者21例。均经临床证实排除心脑血管、脏器、代谢性、内分泌等方面疾病。

检验方法:仪器采用奥林巴斯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普利生LBY-N6COMPACT全自动血流变分析仪。空腹抽血,生化用含促凝胶采血管,血流变用肝素抗凝采血管,分别检测对照组和高血脂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流变指标。

标准:目前国际和国内尚无统一的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我国1997年制定的诊断标准:每升血中的总胆固醇(TC)超过57mmol/L为胆固醇水平升高。每升血中的甘油三酯(TG)超过17mmol/L为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两者都增高则诊断为混合型高血脂症,国内外普遍认为每个人的理想血胆固醇水平应<52mmol/L。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完成,所有结果采用X±S表示,用t检验进行比较。

结果

两组血液流变部分指标及血脂指标情况比较,见表1。

讨论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血脂患者发病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1],其最直观的表现是全血黏度的增加,另外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压积增加,以上指标的改变可反应出高脂血症患者红细胞上胆固醇和磷脂含量比值增大,导致红细胞形态改变,硬度增加,变形能力下降,不利于其在微血管中的运动,从而造成血液流速降低,血液外周阻力增加,不能保证微循环的有效灌注[2],进而影响代谢功能,加重高血脂症。而血液黏度增加也可以作为高血脂症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促进因子加重和促进高脂血症所致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3]。

综上所述,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微循环存在明显的时相一致性,与病情呈正相关,因此,对于高血脂患者的诊断治疗预后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其中全血黏度的改变对心脑血管影响意义重大,对于有高血脂症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血流变和血脂,同时也要调整饮食结构,改变全血黏度,减少对心脑血管的损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程俊杰,张彦清,封丹,等.高血脂患者学医流变学指标改变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66.

2姜小建.血液流变学部分指标在高血脂患者中的变化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79.

3张新生,郭小春,朱宇椿,等.高血脂症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研究报告[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345.

[ZK)][HT][FL)][HJ]

[CSX]

上一篇:99Tcm-EHIDA肝胆显像在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婴儿 ... 下一篇:硫辛酸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