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奇葩”看现代人的价值观冲突

时间:2022-10-28 04:43:57

透过“奇葩”看现代人的价值观冲突

[摘 要] 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反映了现代人的价值观碰撞与冲突。从整个故事情节看,反映的是现代人在重人伦亲情、家庭温馨与重名利、追求事业的价值判断冲突;而影片中主人公徐朗被独具匠心地设计运用的四次“奇葩”,多角度、多层面地反映了现代人价值观念的碰撞与冲突,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无功不受禄”与竭力占便宜;二是坦诚信任与奸诈利用;三是执著信念与时刻明哲保身;四是率性而为与处心积虑。而这些冲突莫不是现代社会挤压的变形与结果。

[关键词] 奇葩;泰囧;价值观;冲突

“奇葩”是当今社会流行词。《说文解字·可部》:“奇,异也。”本义为“奇异”“奇特”;又《艸部》:“葩,华也。”而“华”同“花”。“奇葩”本义“奇异的花”。奇异往往稀少,故奇异就与众不同;后指超乎社群大众平均水平的言行、观念或思想等。“奇葩”之今义除保持初义“奇特”这一特征外,运用环境与情绪已大相径庭,而这正体现了当今国人某些价值观的转变。我们拟分析《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中“奇葩”一词的运用,由此折射出现代人在名利诱惑之下的价值观碰撞与冲突。

徐峥初执导演的《泰囧》一炮走红,在爆笑与高票房之余,被冠以“三俗”(晓苏语“低俗、庸俗、媚俗”)电影。然仔细品味,《泰囧》却是一部极具功力和蕴涵深层理性思考的影片,而电影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就体现在主人公经历的寻找故事及寻找过程中徐朗(下文简称“徐”)多次运用的“奇葩”一词上。

一、《泰囧》主题:重人伦亲情与重名利的价值观冲突 刘丹青将《泰囧》定义为一部反映普通人生活的影片。①不错,《泰囧》正是以现实小人物生活来反映现代民众在传统与现实价值观的徘徊与挣扎。

影片以三个人物按照自身价值观追寻自我价值的故事为主线,反映了当今社会的三类人群:王宝(下文简称“王”)代表了执著于追求家庭温馨、孝顺父母的传统价值观人群,高博(下文简称“高”)代表了执著于追求事业与名利的现代价值观人群,而徐则代表了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中苦苦挣扎与徘徊的人群。

王为了实现患有老年痴呆病母亲的心愿,去泰国“度蜜月”;与一心追求事业和名利而不惜欺骗家人的徐不期而遇。显然,两人属于毫无共同语言的两种人。然而,天真、善良、质朴的王成为老谋深算而忘带护照的徐的一把工具,王也因忘带钱包和不会外语而正需有人陪同完成心愿,于是,这两人便组成“泰国传奇”。为躲避高的追踪和首先拿到授权书,徐与王经历了宾馆共饮、欣赏人妖、坐火车、闹市飙车、误闯黑市交易、泼水节狂欢、骑大象、森林夜宿、智斗泰拳高手等事件,朝夕相处的点点滴滴,使二人相互了解、理解与支持,率真、朴实、执著的王最终感动了徐。

徐与王的关系开始发生实质性转变是徐的授权书被王踢飞跌入河流时,徐孜孜追求的事业以及名利就在一刹那化为乌有,而婚姻早就处在破裂边缘,这让他感到“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而王发自肺腑的一句“你还有我呀”让他感受到了人间温情,让其意识到家庭温馨、亲人关爱才是生活必需和目标。而在桥边因误解王是高帮凶却无意浏览其旅行日记,使徐对王态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心底真正认识了面前这个憨憨的宝宝。由此,先前被动帮其完成心愿转为主动自觉,先前利用心态转化为设身处地努力扶协的意识,在这个转变中,王孜孜遵从母亲心愿、维护父母尊严和家庭和谐的言行感动了徐,让其从盲目追求名利的边缘以及追逐名利与保全家庭的夹缝中挣脱开来,并促使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由此,《泰囧》是在讲述一个在传统与现代价值观挣扎的人物徐的故事。徐崇尚家庭温馨、亲人关爱,也崇尚事业成功和名利获取,在难以得兼情况下,他总是选择后者而放弃前者。在这个故事中,昔日同窗好友高的挤压与竞争是其导向名利的助推剂,而一身奇装异服却心怀纯真的王是其回归家庭的导游;在王引导下,徐深层的善良与人性得到了发扬,最终投向家庭怀抱。这似乎是在告诫人们:名利是生活添加剂,而家庭与亲人才是生活必需。

二、词语“奇葩”表现的价值观冲突

除了通过人物故事体现主题,《泰囧》还通过四次运用“奇葩”一词,多角度地表现了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

第一次:“我发现你是朵奇葩啊!”——“无功不受禄”:竭力占小便宜。

发现自己被跟踪器追寻后,徐假装与王拥抱将手机转移至其衣兜,满心以为甩掉了尾巴,偏偏王发现后不远万里将手机送回。尽管徐强调是自愿赠与,可王坚持母亲“无功不受禄”原则要还回。这使徐冒出了这句“我发现你是朵奇葩啊!”

徐以现代人眼光评价王为“奇葩”。王兜里平白无故多了一部手机,这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乐得捡个便宜;即使想到可能是徐不小心放进的,可终究南辕北辙,只能望洋兴叹;可王最终坐出租找到了徐,面临徐的“慷慨赠与”,他仍没心动。按一般人来看,王已经是仁至义尽,接受赠予也理所应当。可王信奉母亲教导的“无功不受禄”,非自己劳动所得不能取。这与现代人千方百计占别人便宜形成莫大反差。

在这句话里,编剧将“发现”与“奇葩”进行搭配。“发现”义为“经过人的感官看到或感觉到以前没有感官到的事物或规律”,其对象是“奇葩”。徐平时接触或感知的都是为获取名利而挖空心思捞取别人财富的蝇营狗苟之辈,他自己也认可这种人生目标;当面对这个在意外之财面前保持“无功不受禄”的王,徐感知到了从未出现过或稀缺到感觉不到存在的一种现象,“奇葩”便脱口而出。

徐认定王是一朵“奇葩”,后面三次运用“奇葩”却并不是简单重复与指代,而依然蕴涵不同现代与传统价值观的碰撞。

第二次:“你这朵奇葩,你害死我算了!”——坦诚信任:奸诈利用。

误闯黑市交易,徐正准备抽身,王与尾随而至的高先后来到。高从王口中了解到徐与自己老婆有染,公私他都要找徐,而王竭力想调节高徐二人关系,故两人潜在危险及徐的暗示无动于衷,从而导致黑市追杀。而“你这朵奇葩,你害死我算了!”就是徐在逃跑途中对王说的话。

为利用王为自己拿取高的护照,徐编造了自己与高老婆有染而被高追杀的谎话。徐完全随便编了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故事,纯真朴实的王却信以为真,尽管埋怨徐不该抢人之妻,然又理解徐与高老婆的“真心相爱”和同情徐的被追杀,终沦为徐的帮凶。遇到高,竭力调节二人矛盾,却发现高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这更增添了王调节两人关系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以致对步入黑市都不知晓。

本着纯真善良、从不说谎的秉性,王从未怀疑徐的任何一句话,更没料想自己步入了徐设的圈套;在另一头,徐以习惯思维和惯常言行而为达目的编造借口。在某种程度上,为达目的而撒谎是徐的下意识行为;就像开始,针对高的“你要去泰国呀?”而回过去的“骗老婆的话你也相信呀”,为了名利,骗所有人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很多时候,这种伎俩只是通过张嘴动作而不是心思考量来完成,故当面对任何人和话都不怀疑的王,让整日充斥于从不相信别人言行、对别人言行持怀疑态度的人群中的徐而言,那无异于是社会中一朵“奇葩”。

第三次:“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管了。你这朵奇葩!”——执著信念:明哲保身。

徐与王骑大象过河时,被骑摩托车追至的高的一把匕首吓得跌入河流;顺水漂流中,徐一只手抓住了河中枯树枝条,另一只手抓住了继续漂流的王。紧急关头,偏偏王的仙人掌离手流逝,王急得大叫:“健康树,我的健康树!”并极力挣脱徐手去抢救。此时的徐脱口而出:“都什么时候了,你就别管了。你这朵奇葩!”

在生命攸关的情况下,多数人首先考虑保全生命。在徐看来,仙人掌是一盆平常且贫贱的花,与宝贵的生命完全不可比拟。可在王眼里,那是一株能换取母亲健康的生命树,只要满怀虔诚将它种植,母亲就能康复。正是执著于此信念,王从一开始就称其为健康树,并从未离开过自己。也就是说,健康树一方面寄托着王对母亲身体复原的祈愿,另一方面是母亲疾病剔除的象征。

泰国之旅,王惟一目的便是祈愿母亲身体康复和完成母亲心愿。当健康树离手将要被冲走时,王整个心被掏空似的,满心满脑就是极力抢救仙人掌,意即拼死保护母亲的健康,完全忘记了自己仅是个旱鸭子。在这里,母亲健康的祈愿和母亲的康健融为一体,抢救仙人掌,意味着抢救母亲生命和健康;基于这种理念,王根本无暇思量自己面临的处境。

第四次:“你说你是从哪冒出来的奇葩!”——率性而为:处心积虑。

经历了河流冲移和森林滑坡的险境,徐又滑到了浅流中,但打开手提箱检查发现授权书完好无损,这让历经磨难且身受重伤的徐颇感欣慰。当此之时,从滑坡顺势滚下的王不偏不倚落到了徐摊开的两手上,手中授权书落入浅流。授权书的毁坏,将徐对事业和名利的追求化为泡影,更将拯救婚姻的希望化为灰烬;在徐看来,自己花了四五年时间发明的再生能源油霸,不仅能给自己带来莫大荣誉和大把钞票,更有时间和金钱实现对孩子的承诺。也就是说,授权书是徐无量前途和美好婚姻的保障与象征;可随其跌入河流,这一切就变成了假想的梦。而毁掉这一切的就是王,这个往往会制造一些意料不到之事的“奇葩”。

徐和高等做事做人总是思前想后、斟酌再三,而王做事总显得不合常理。譬如,徐因授权书的失落而对王极度愤怒到失去理智,王竟不知羞愧道歉反而给徐重重一巴掌;当徐给予有力反击,与王扭打一团时,王却出其不意地呼吁停手,可却又在徐停手不知所措时,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按理说,王应对自己不小心毁坏授权书一事赔礼道歉,在徐极度伤心时给予慰藉,他不仅没有这么做,相反却将其失控言行当作“犯懵”表现,又按照母亲昔日训导的解决办法扇了徐一记耳光;而且又在扭打中服输似的叫“不打了”,表面看来应该是和解,却偏偏又出其不意地“偷袭”了一把。

王说话做事总依据自己的天真本性,从不考虑前因后果,这与徐和高形成鲜明对比。徐与王的同行,是徐利用王的思虑结果,助王完成心愿不过是达成自己目标的一种手段;而高一路追踪,利用跟踪器和微博等现代手段,只想先于徐找到老周拿到授权。显然,徐与高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整个计划的插曲,而王的每一步往往是意料之外,没有明显目标。

可见,《泰囧》反映了“作为当代都市人,该如何处理事业与家庭、金钱与友情的关系”②的主题,还通过徐四次运用“奇葩”一词多角度地反映当代人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冲突;在这个“标榜高、精、尖、高智商的社会里,在一个人人都以成功作为价值最高取向的社会里,人性正在抽空,人正在和电子游戏一样走向虚拟化”③,深处其间的人无情被撕裂与苦苦挣扎,其基本要求与属性被残酷的竞争现实消磨殆尽。而且,当今人使用“奇葩”有变化:从感彩看,单一的褒用转变为褒贬混合,使用者尊崇赞赏情绪转变为讽刺挖苦的心态;从使用环境看,原来因人事物在某方面具有与众不同、超乎想象的能力或天赋,转变为指社群大众不能容忍的离奇言行、观念思想等;意即“奇葩”成为“异类”的代名词。

注释:

① 刘丹青:《〈泰囧〉逆袭,世俗的胜利》,《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第5期。

② 孙仲:《〈泰囧〉俗吗》,《中国文化报》,2013年1月10日。

③ 王黑特:《精英话语的文化突围——军旅题材电视剧意义解读》,《当代电影》,2008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冯雪燕(1975— ),女,四川宣汉人,博士,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法学、语义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上一篇:惊险片的衰落与类型突破 下一篇:关于中国商业题材影视作品的审美品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