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辨析能力素养培养方略应用刍议

时间:2022-10-28 04:42:20

高中生辨析能力素养培养方略应用刍议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是教学目标要求的具体承载体,也是课改标准要求的落实者.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科有效教学的“永恒主旋律”.作为学生思维能力水平重要组成的内容,辨析能力是学生智力水平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是新课改下高中数学学科数学学习能力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创新型人才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近年来的高考政策中,对学生综合应用方面的能力考查摆上重要位置,其中就包含了学生辨析能力.在新课标下,培养学习对象辨析能力素养,已成为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能力培养应落实于教学活动始终,渗透于教学活动全过程.本文作者围绕高中生辨析能力素养培养这一话题,对如何实施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从不同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一、抓住教材内涵精髓,创设辨析思维适宜情境

常言道,情感是行动的“基础”.教师只有紧扣教材内容要义,抓住教学目标要求,提供适宜教学氛围,才能打下“思想根基”.部分高中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教师的严格要求下以及高强度的学习活动下,学习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主动辨析思维意识不强,主动性不高.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要做好适宜教学情境创设这一工作,抓住教材内容要义,内涵精髓,使创设的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现实性教学情境既凸显教材“精髓”,又紧扣学生情感“发展区”,触发学生树立主动辨析意识.如,在“数列的概念”教学活动中,教师研析该节课教材内容获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数列的定义的归纳与认识;数列与函数的联系与区别”.以往学生在学习该节课教材时思维辨析缺乏主动性.因此,教师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设置了“金红货场场地上堆放了一批圆钢,已知最下面一层摆放了50根,上面一层(第二层)摆放了49根,第三层摆放了48根,依此类推,则最多能够摆放多少层?从第1层到44层一共有多少根圆钢?”教学内容,并通过投影仪和电视画面直观展示其内容,为学生营造了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高中生在此情境中,学习情感受到深刻促动,辨析情感得到有效增强,为学习对象深入参与辨析该知识点活动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巧借案例培养功能,实施探究辨析案例活动

传统教学活动中,部分高中数学教师习惯于“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单向性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将问题案例在能力培养方面的积极功能进行生动展现,导致学生不能深入参与到探析问题、解答问题之中,制约了学生辨析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应将案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辨析能力的重要抓手,放大探寻问题条件、探析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策略过程,让学生在解析问题案例中获得思考、判断、归纳、推理等方面辨析能力的有效锻炼和提升.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f(x)是实数集R上的奇函数,当x>0时,该函数f(x)=log2x+x-3.(1)求出这个函数f(x)的表达式;(2)求证:方程f(x)=0在区间(0,+∞)上有唯一解.

学生解析:该问题案例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数函数的单调性与特殊点;奇偶性与单调性的综合”方面的使用能力,第一小题要求函数f(x)的表达式,此时,只需要求解出x≤0时的f(x)的函数值,由奇函数相关性质,可以知道f(0)=0;当x0,代入已知当x>0时,f(x)=log2x+x-3,可求.第二小题可以先由f(2)=0,可以知道方程f(x)=0在区间(0,+∞)上有解为x=2.接着再利用函数单调性证明x=2是符合条件的唯一解即可证明.

解题过程略.

师生总结归纳出该解题策略及方法:“利用赋值求解函数值及奇函数的性质求解函数解析式,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判断方程根的个数”.

以上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互动探究的教学形式,将探析解题思路、规律解题策略落实在学生“身上”,有意识将学生探析、归纳、推理等活动过程进行“拉长”,较好的培养了学生辨析能力水平.

三、发挥评价指导功效,组织双边互动反思辨析

问题:椭圆x2/a2+y2/5=1(a为定值,且a>5)的左焦点为F,直线x=m与椭圆相交于点A、B,FAB的周长的最大值是12,则该椭圆的离心率是多少?

教师先展示出某学生的上述案例解答过程,然后引导学生组成辨析小组,围绕所展示的学生解题过程进行分析、评判和反思活动.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内容以及解题经验,在小组分析讨论该解题过程基础上,指出:“该问题解答中采用了数形结合的方式,先画出图象,结合图象以及椭圆的定义求出FAB的周长的表达式,进而求出何时周长最大,从而求出椭圆的离心率”.此时,教师对学生所阐述的解题观点和内容进行评析,并引导学生由他及己,结合自身解题活动进行认真的反思和剖析,找寻解题活动不足,树立正确的解题方法和科学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教师借助于评价教学的双边互补作用,促进指导功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评判他人解题优缺点,将观点见解通过数学语言“说”出来,并指导学生自我查找,深刻整改,形成良好学习技能.

总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将辨析能力素养培养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为学生主动探析提供宽松情境,深入辨析搭建实践平台,科学辨析做好科学指导,让学生在辨析能力素养有效提升中,教与学双边互动深入推进,共同进步.

上一篇:高中数学解题中向量方法的应用 下一篇:高考解读与考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