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

时间:2022-10-28 04:14:46

如何构建初中高效课堂

低效课堂一直是教学管理的一大难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很多教师在不畏艰辛地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途径。那么,何谓高效课堂呢?教师如何挣脱传统课堂模式的束缚,切实做到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作为教师要认真把握好课前、课中、课后。具体如下。

一、构建高效课堂要精心编写导学案

在新一轮课改的冲击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用好属于自己的课堂45分钟的时间,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然而,要合理地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到认真备好课,仔细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编写导学案等等一系列的准备,才能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然而面对当前新课改下的教材,很多教学情景和实际问题不一定符合我们当地学生,很多教学情景均是取材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为此,在备课、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先要备好学生,对学生要知根知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能够掌握的知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教材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要达到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新课改下的教材不能照本宣科,再说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备课时对授课内容应有深刻理解,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改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备课的关键是要备好教材和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以及他们的联系电话都要知情,并建立班上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平时对他们的在校表现和每一次测验成绩配合班主任及时向他们的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用这样的方式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对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课堂上经常融入为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

通过实际情况编写好导学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有自己的思考、新意和深意,否则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通过自己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指导学生做好全面预习

没有预习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无章可循的,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要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疏通教材,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建立知识框架,做好预习笔记,小组交流反馈,检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巩固预习成果,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石,也是学好科学文化、报效祖国的有力保障。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营造民主课堂

教师编写导学案时对每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已经了如指掌,但是在上课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的、合理的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当堂课的学习任务,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要心平气和地对待,承认他们的能力,细心、认真地指出他们的错误。例如在七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中,教师就强调课前要预习,上课时教师通过提问来检验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设置问题时主要针对学有困难的学生。然而往往出现的问题是这些学生不是回答不上教师的问题就是低头不说话。这时教师要让其他学生来帮他们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刻批评他们,笔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理解,更加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对他们就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关怀备至。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启发、诱导、点拨、观察等手段,将学生引导到探索和挖掘知识的活动中去,把枯燥的学习内容变为具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感到有趣,产生乐趣,逐步形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他的学习成绩就会逐步提高,从而对学习产生极大兴趣。

四、构建高效课堂要用心经营45分钟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师就像导游一样,带领着学生到知识的海洋去遨游,殊不知对这样的教学抹杀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和余地,学生整节课不停地把教师所讲的都装进去,可是最终下课十分钟后大部分知识都忘记了,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大脑思考而学到的只是暂时的、短暂的记忆,到三五天或者更长时间以后运用起来的、短暂的记忆,到三五天或者更长时间以后运用起来

上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下一篇:中等生的转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