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思索

时间:2022-10-28 03:41:03

中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思索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其中,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尤为重要。如何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写作;引桥

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阅读和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训,开拓阅读视野,活用信息,作文会因之而气象万千,神采飞扬。小学语文教学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搭好了三座桥,其中,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尤为重要,为升入初中搭好了挺进桥。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学习好的学生成绩每况愈下,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女儿今年读五年级,从小学三年级起,她就开始接触阅读和写作,每学期老师都会推荐一些优秀篇目,供孩子们阅读参考,我也因此读了很多书。从中,我发现:很多小学生读的书,初中生也会再次阅读,如,《爱的教育》《伊索寓言》《鲁滨逊漂流记》等。我就在想:如果把小学阅读和中学阅读结合起来去引导孩子,这样子会不会事半功倍呢?

有了这些思索,我就开始了行动。

一、培养兴趣,感受文学之美

阅读一定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学之美。我要做的第一步是,变“阅读”为“悦读”。我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写读书笔记,一起探讨书中各自认为是亮点的地方。从《窗边的小豆豆》《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昆虫记》《爱丽丝梦游仙境》到《草房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城南旧事》《父与子》《时代广场的蟋蟀》,从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从人物描写到情感烘托,从了解故事情节到有针对性的品评。小学阅读教学重视语文基础,让学生熟悉并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字、词、句、段落、篇章,熟悉书面语言,增强语感。初中阅读教学以理解阅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迅速而准确理解一般文章的能力。

通过阅读,帮助孩子熟悉写作模式和积累写作词汇的手段,刺激孩子寻找写作主题的愿望。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有了逐步的提升,也消除了害怕作文的心理,去年,在张老师的倡导下,我还帮孩子将上学年的作文整理成册,取名叫《在阅读中成长》,在学校展评中受到称赞。这下子,孩子的阅读积极性更足了。

二、注重阅读体验,丰富写作信息

有人曾说过,读书如果不动脑子,不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纵然读得再多也只是浪费时间。不求甚解、马马虎虎,“只是眼睛在书页上跑过,只知道故事的简略梗概”,这是当前中小学生阅读的又一痼疾。他们缺少的不是阅和读,而是读解,我们要注重阅读体验,丰富写作信息。阅读文本,要善于提取文本信息,不仅要理解文本所提供的信息,而且要激活这些信息的意义,使思考与积累同行,时刻渗透于阅读中,同时要告别“跪”读的膜拜姿势,主动关注个体发展、个体自由和个体幸福终极价值关怀,立足文本,创造意义,超越文本,创新意义。这样阅读层次高了,写作信息也就丰富了。古人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训,孔子历山川、游列国铸就他思想博大精深的语录体散文;郦道元走遍九州山川,写成他精美绝伦的山水游记。由此看来,开拓阅读视野,活用信息,作文也会因之而气象万千,神采飞扬。

三、以写带读,仿写、鉴写促创造

基于写作的阅读是对作品的拥有,而不是熟悉,更不是知道,带着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困惑读与此类似的名著表述。写的过程要通过联想、想象把作者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文字、写作技巧。

其实学语文就是吸收他人的精华,把他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东西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东西后,经过多次的不同方式的转换,在转换中生成和积淀,然后再运用和创新。我们到焦作参加中招信息会,得到一个理念:一二轮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把现代文阅读中的经典文本通过一个个不同的主题整理出写作素材,我觉得很有道理,我看我孩子的课本,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关于读书的话题,从中可以积累一些关于读书的格言和名人刻苦读书的事例,可以通过让孩子去背诵的方法把这些内容化为自己的知识,在学习、写作中加以运用,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也尝试着帮助学生整理七年级上册的现代文,教给学生方法,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出其他的文本,在试验中求发展。

中小学阅读写作一体化,强调在读写过程中,把读和写自觉构成一个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看待,以一定的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双方互动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带有较强的功利性目的去进行阅读鉴赏、写作技巧分析、处理各种现存的语言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读写魅力的生产过程。进而由被动转到主动,把读的过程转换为写的冲动,把写的体验再融入新一轮的阅读活动之中,通过把阅读和写作变成一种双方互动的过程,达到阅读和写作的有机结合,实现阅读和写作的良性循环。

读书蔚然成风,作文言之有物。相信中小学阅读写作的一体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让学生平稳顺利地完成过渡,不无裨益。

(作者单位 河南省沁阳市第二中学)

上一篇:浅谈杨树的扦插育苗技术 下一篇:空间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