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时间:2022-10-28 02:42:31

教师指导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提要:教师不同的指导方式,可以调整教学节奏,给学生消化和吸收的机会。作为教师,如何结合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既是一个难题,也是教师无法回避的问题。教师学会点拨和引导,掌握创设良好学习情境的方法对开展研究性学习显得非常重要,这也是教师急需培养的教学技能,对开展研究性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教师指导

一、在教师的指导下研究性学习的目的

在实际情况下,为使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帮助学生制定近期目标与远期规划,以督促学生不断进取,习得相应学法,实现所定目标。掌握学法,指导确立学习目标是基点。目标是人们欲求的结果和将要达到的标准,它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它便具有激励和导向的作用。对学法的掌握,只有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才能做到有章可循。一般来说,人们确定目标后,总要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借助一定的手段来实现它。而特定的方法、能力、手段总是相对于一定的目标而言的,学习目标和学法的关系正是如此。

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及实践能力。

二、在研究性学习实践中探索教师的指导技巧

目前教育价值观和功能观正出现空前的裂变,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转变传统角色,创设了有利的条件。呼唤教师从观念、能力、方法等作出一系列变革,以崭新的角色迎接研究性学习的挑战。教师应注意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一些为大多数学生所关注并易于在实践中学习的内容作为切入点。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构建学生兴趣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启发学生转换角色,更大胆地追求解决问题的乐趣。

三、在教学中应为学生营造一种有益于学习研究的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一些章节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将部分内容变教师讲授为学生探究,变演示实验为学生自主性实验等,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到研究学习中。教师在教学意图、学习方式、参考资料、评价方法等方面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以"遗传的物质基础"一课为例,学生经常听说DNA,但对其独特的双螺旋结构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原有教材也没有要求学生制作双螺旋结构。但教师可以设计"DNA结构的探索与模型制作"教学探索课,鼓励学生从环保角度选材、两俩合作,通过自主钻研、课前酝酿与准备、课堂制作与展示,师生互动评价等方法,使学生通过这种研究性学习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DNA,增强了动手与合作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研究性学习不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也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必要补充与延续,彼此相互联系与渗透。教师在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应更多关注课内知识,关注课内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关注学生能否通过研究产生对课内知识的问题意识。

四、及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索引或研究方向

心理调查表明:学生更乐于接受来自同学、朋友之间的想法和建议。对刚涉足研究性学习的学生而言,除了端正学习态度外,如何选题是大多数学生所关心的。教师应多为他们介绍同龄人开展的研究、教育部门(如教委科研处、科协青少部)近年来全国、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青少年生物与环境科学实践活动评选中的学生研究课题等参考资料和研究指引。这些现成的选题及参考资料,不仅使学生参考他人的研究视野,也能从中对比和汲取。但任何一项研究都并非十全十美,原创性创新固然重要,但发展性创新则更具操作性和可行性。教师应倡导学生从他人研究中关注身边事物和热点问题,留意其研究和发展,并找到其中的不足与缺陷,以寻求新的问题意识。

五、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研究性学习平台

教师的作用在于课内的点拔,课外的辅助。点拔可引发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课外辅助就好比点燃火焰的炉膛,它起了一个平台的作用。就学校而言,平台可以包括校内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电脑室等,也可以包括校外大专院校等科研场所、自然保护区、博物馆、学农基地等。要针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症下药式的学习指导。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面窄、抽象思维能力差、注意不持久等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生动、形象的指导;其次要考虑学生学习类型的差异,如对知识扎实、学风踏实、学习有方、成绩较好的学生应注重指导学生自我总结和自觉运用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对学习刻苦、但方法死板、成绩不佳的学生应在肯定鼓励的同时,重点指导其改进方法,提高效率。这实际上解决了开展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难题:即社会如何配合研究性学习?构建这种平台是艰苦的,既需要依托建构主义理论,使平台能成为架构学生已有知识与未知知识之间的桥梁,通过师生彼此交流和会话,共同营造有益于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外部环境。事实上,纵观近年来有影响的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已不再是学生个人的家坊式产品,取而代之是“学生、教师、研究平台”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这使学生研究性学习由普及逐渐走向深入。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其意义在于对学生参与过程的态度、投入、合作、研究质量、展示与答辩等进行一种综合评价,改变单纯依靠学业成绩评价学生。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它需要教师在评价的具体方法上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上一篇: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下一篇:情境教学设计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