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28 02:01:44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摘要:课堂小组活动作为交际教学法的一种教学实践策略,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一策略的有效性还存在着诸多因素的限制。笔者探讨了在有限的条件下如何最大地发挥出课堂小组活动的优越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7-0048-02

一、引言

在交际教学法占主导位置的今天,课堂小组活动俨然已经成为交际法教学理论框架下最主要的一种课堂教学实践策略。在各级各式的英语教学活动中,为了追随交际教学法的脚步,体现教学方式的改革,同时也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都在极尽全力地利用课堂小组活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尤其是在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高职院校,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大多只是作为一种工具在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英语这种工具的能力,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中,这种以交际教学法为理论基础的课堂小组活动教学策略备受教师推崇。然而,在一片欢呼声中,课堂小组活动并不如理论所说那样进行得一帆风顺,众多因素都影响和制约了这一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二、制约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因素

1.课堂小组活动组织缺乏目的性、条理性

为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课堂小组活动成为力求尽量还原出真实的语言环境来引导学生进行交际能力训练的一个过程,这就对活动的组织者即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目标、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设计出符合要求的课堂小组活动的主题和表现形式。这种活动设计本身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缺乏目的性和条理性的课堂小组活动,也会让参与其中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最后活动也只能流于形式,达不到实际锻炼的效果。

2.教师自身能力的欠缺

即使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出了能够尽量再现的真实语境给学生参与其中,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难以预料的情况。因为真实的语言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交流的场景,交流双方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甚至是参与其中的学生的个人性格、语言习惯、思想情绪等,都会在课堂小组活动中带来很多教师难以预见的问题。因此,课堂小组活动要求教师自身的英文能力具有扎实的功底,能够应付在课堂活动中出现的各种尴尬局面。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也是从课本或是电影电视中的所学来尽力还原出真实的场景,并未有过很多出国或是与外国人打交道的切身机会。因此,对于自身的口语表达也会缺乏一定的自信,这就从根本上制约了课堂小组活动的有效性。

3.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不明确

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态度比较消极。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时的英语成绩远远达不到及格的标准,对大学英语教学造成了相当大的难度。因为之前的英语成绩不理想,大多数学生对于英语课堂和英语学习都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而就极少愿意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小组教学活动中来。再加上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认为已经完成了自己人生学习的目标,找不到大学英语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即使教师在课堂中再努力地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大部分学生还是缺乏信心和积极性,最后使得课堂小组活动仅仅只是教师和少部分英语较好的学生间的互动,而其他学生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会主动置身事外,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4.教学条件的制约

以我院为例,为了节约教学资源,笔者所承接的两个班的大学英语课堂授课人数分别是75和83,在此前甚至每个班级人数都过百。如此庞大的教学班级,对于英语这门语言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大的制约因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试图采用小组活动,但收效甚微。一是因为人数众多,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教师无法关注到每个组进而是每位学生的参与程度;二是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本就薄弱,要想鼓励学生开口并非易事,即使是班上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所说的口语也常是错误百出。如果当场纠正学生的错误,又会给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带来打击,以后想要让学生开口就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想在课堂中仅仅依靠小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明显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三、对于提高课堂小组活动有效性的建议

1.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师自身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课堂授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水平和效率。要想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将教师送出国门,让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环境和风土人情,以增强教师自身的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然而,在这一方法实行起来并非易事的情况下,教师还是应该从身边的媒体和互联网这些工具入手,及时更新业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另外,学校多聘用几个外教,加强教师、学生与外教的交流,也不失为一良策。

2.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学生明确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提高其学习兴趣。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完成了十多年以高考为奋斗目标的学习、进入大学后,往往会迷失了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和动力。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大学阶段的生活学习,帮助他们确定自己奋斗的目标。对于那些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的学生,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出他们以前应试阶段未曾接触到的英文的有趣的一面,使得大学英语课堂的学习不再仅仅是语法和单词的记忆,也能展现出活泼的、有趣的英语欣赏,使得学生在短暂的英语课堂中能够体验并享受到英语所带来的乐趣。

3.完善小组建构,加强对小组成员的监督,实行一定的奖励措施

在进行小组建构时,教师应该注意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穿插分配在一起,在小组内部依靠英语成绩较好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氛围,以带动积极性薄弱的学生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在小组活动展示或呈现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好记录,鼓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避免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产生事不关己的心态。我院学生的期末总评成绩为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项的综合。教师可以鼓励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和表现,每发言一次,教师做好记录,从而鼓励学生为自己挣得较高的平时成绩,通过积极参与来避免最后期末挂科的现象。虽然还是以考试为激励措施,但也从侧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4.教学条件的改善

真正合适的英语教学环境应该是小班化教学,教师能够与每个学生有面对面、甚至一对一地交流。而且,小班化教学课堂气氛容易掌控,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也会更高,小组活动所挣得的时间和效率都会得到质的飞跃。然而,这一举措却是在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极难得到实现的。

四、结语

高职院校的大学英语课堂中,课堂小组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虽然面临着上述种种制约因素,但其能产生的积极效果也是不容置疑的。对于一些制约因素,虽然教师并非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解决,但只要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兢兢业业,就能努力探索和完善一套适合且有效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李会民.英语课堂小组活动的障碍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09,(5).

[2]梁龙浩.如何做好英语课堂小组互动[J].新校园(理论版),2010,(11).

[3]仇亦倩.大学英语课堂小组活动初探[J].英语辅导报(疯狂英语教师版)2005,(09).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对大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下一篇:加强教师教育的实践性优化教育实践性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