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时间:2022-10-28 01:35:28

循证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本院妇科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EBN),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状态。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都有很大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关键词】 晚期恶性肿瘤;循证护理;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临床护理理念以及护理手段也在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 EBN)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护理理念, 强调以可靠的科学依据作为理论支持, 进而制定最优的护理方案, 在临床实际护理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并取得满意效果[1]。为探讨循证护理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文对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EBN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妇科住院部在2012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并不存在癌细胞广泛转移扩散, 病情极其危重者, 同时排除存在严重的精神障碍疾病无法积极配合者。现将所有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 观察组中男40例, 女20例;年龄36~74岁, 平均年龄为(60.2±4.4)岁。对照组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34~73岁, 平均年龄为(61.2±4.6)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类型等基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 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60例患者均进行简单的语言宣教以及医疗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在肿瘤科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入院评估 在所有患者入院后, 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师共同组成循证护理小组, 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状况以及临床治疗情况等, 确定当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网络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等网站检索有关文献, 找出各种护理措施相应的科学支持证据, 并评价其真实可靠性, 将这些支持证据进行分级, 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以及临床护理经验、专业护理知识制定更合适的新的护理方案。

1. 2. 2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沟通,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多倾听患者内心的声音, 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障碍, 取得患者的信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必要时可请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协助进行心理辅导。其次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 让患者家属多和患者交流, 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心里未满足的心愿, 尽量不要让患者抱有遗憾, 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 2. 3 健康知识宣教 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对肿瘤相关的疾病知识并不了解, 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宣教, 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应如何科学、有效快速的缓解病情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还可以请一些病情恢复较快的患者传授经验。其次应特别注意加强并发症的相关知识, 让患者及其家属清楚的认识到并发症的危害和严重性, 指导一些相关的并发症预防及基本的处理办法。

1. 3 观察指标 采用癌症患者EORTC QLQ-C30 生活质量评分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评分, 主要评估指标包括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对比评估。

1. 4 统计学方法 选用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所有计量资料应用( x-±s)表示, 使用t对其进行检验, χ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 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都有很大改善, 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3 讨论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疾病疼痛以及巨大的心理压力影响, 常常相对其他疾病患者而言较差, 近年来如何提高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已经成为广大临床护理工作人员研究的重点[2]。对于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不仅应该注重疾病给患者生理上造成的疼痛护理, 更应该满足患者的心理实际需求, 让患者身心得到最大满足, 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战胜疾病[3]。循证护理是一种经过理智、慎重的思考, 从临床实践定、具体的问题出发, 以众多学者研究的可信、有价值的科学成果为支持证据, 并结合护理人员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者的实际需求, 在实证的基础上制订的一种科学、准确的护理方案。实施循证护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有限的医疗资源, 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个体护理, 提高护理质量。

本组研究表明, 两组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 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情绪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SAS评分较护理前都有很大改善, 但实施循证护理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P

参考文献

[1] 张俭.灌注吡柔比星用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术后的临床疗效研究.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11):38-39.

[2] 黄丽霞,王新,徐晓娟,等.循证护理在急诊颅脑外伤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5):1919-1920.

[3] 张凤荣,王军生,杨晓飞,等.循证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职业与健康, 2011, 27(12):1439-1440.

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思路 下一篇: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