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不同天地宽

时间:2022-10-28 01:22:36

在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日子里,我们“文如其人”工作室的成员于10月18日来到江阴市辅延中心小学,参加了为期两天的“新作文”有效作文教学研讨暨示范观摩活动。在两天的活动中,6节精彩纷呈的作文课,无不展现了特级教师的智慧和思考,呈现了作文课堂的变革与引领作用,带给听课老师全新的示范与享受。

其中,于溟慧老师以作文指导课《跳跃的视角》和精彩的讲座,展现了“三阶作文”的无穷魅力,让人回味无穷,更引发我的深度思考。

一、漫画引路,启迪思维

于溟慧老师在课前谈话时,出示四则小漫画,并亲切地问孩子们:“你们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这些漫画非常具有挑战性,都是在意想不到的视角下呈现的画面。孩子们看到这样的漫画,也觉得特别新奇,在略微思考后,纷纷举起了小手:第一幅:在邮筒里看到,人们正向邮筒里丢邮件;第二幅:在嘴里看到,牙医正在检查牙齿;第三幅:在口袋里看到,小偷正在偷钱包;第四幅:在鼻孔里看下面的鞋子。

多么神奇的画面,多么聪明的孩子。这些漫画虽然只是个引子,却是在不同的视角下看到的不同画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放飞了学生的想象力,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初步展示 了“跳跃的视角”的魅力。

二、名著呈现,引发向往

如果说漫画的出现只是一部电影的序幕,那名著《我的名字叫红》的出现就是电影的开端。在于溟慧老师的娓娓道来中,孩子们知道了:《我的名字叫红》是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小说的背景是16世纪的奥斯曼帝国,这部书曾被译成20多种语言出版,作者荣获了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

随后,于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浏览了这本书的目录,共有59个小标题。孩子们发现,这些目录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有“我”的出现。这些“我”或者出现在前面,如“我是一个死人”;或者出现在中间,如“人们都叫我‘蝴蝶’”;或者出现在末尾,如“奥斯曼大师就是我”。同样,即使是“我”出现在前面,形式也有变化,如“我是一条狗”“我的名字叫黑”“我,谢库瑞”。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同样是从“我”的视角出发,写文章的题目也可以有变化,形式也可以多样化。

在这样的认知过程中,孩子们明白:这些内容都是从“我”的角度来叙述的,这正是这本小说叙述的高超之处。故事中所有的人,一只狗、一棵树、一枚金币、红色、两具尸体及死亡,甚至凶手全都站出来了,都要“我来说两句”,都是从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口吻来叙述故事。这些精彩的故事,打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

于老师引导学生从跳跃的视角来理解《我的名字叫红》这部名著,启发:自己写文章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及这个视角下的心理来描述所见所感、所思所想。

三、例文展示,唤醒思路

接着,于老师又出示学生例文《我的名字叫橘红》,孩子们在阅读中很快领悟到其中的写法,也尝试说出了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而观察到的周围事物。于老师及时进行点拨:运用跳跃的视角来观察和作文很新奇,可以尝试新写法,变换视角写同一种植物。真是四两拨千斤,一语唤醒梦中人。同样是写桃花的作文,孩子们马上想到另一个好听的名字《我的名字叫粉红》。学生的写作思路完全被于老师唤醒了,因为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一切都是以自己的视角来呈现,自己就是文章的主人公。

可是,于老师还不“放过”学生,又出示了另一篇例文《拔呀么河》,完全颠覆了学生以往写“拔河比赛”的套路。我们可以从文章的小标题来窥一斑而见全貌:“我是绳子”“我是锁”“我是裁判”“我是观众”“我是参赛队员”等。文章都是从自己的视角来参与比赛,来叙述比赛过程,来表达比赛感受。这样的文章既充满灵性,又自由奔放;读来既栩栩如生,又身临其境。

四、学生习作,创意表达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电影”也已经进入高潮。在于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牛刀小试”,能够精心选材,尝试列出三个不同视角下的小标题,并且选一个视角写出一小段。学生能够以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描写事件。一位学生就地取材,以课堂为例,从“我是上课老师”“我是一名学生”“我是听课老师”三个角度对课堂进行观察,写出真实的感受,让人拍案叫绝,听课老师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孩子们的角度是跳跃的,思维是鲜活的。

同样是以“一节课”选材,一学生从“话筒”“老师”“自己”三个视角来阐述;以“一场足球比赛”为选材,学生从“足球”“球门”“队员”这三个视角来叙述;以“一场考试”为选材,学生从“一支笔”“一张纸”“一根笔芯”这三个视角来描写……

学生呈现的当堂作文尤为精彩,从而印证了于溟慧老师所提倡的“跳跃的视角,创意地表达”。虽然只是一节普通的习作指导课,但体现了于老师倡导的“三阶作文”的核心理念之一:“独我意识”,就是追求自我的本真。

尾声

蓦然回首,我忽然顿悟:自己在去年指导过学生的一次习作,虽然没有于溟慧老师这般精彩纷呈,这般深入浅出,但也有一丝“异曲同工”之妙。

那是一次课间,我还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两位学生不知什么原因而闹翻了,在教室里追逐着、打闹着。此时,教室里遭了殃:作业本被挤得掉在地上,课桌凳被撞得倒下来,许多同学无辜受害……我阻止了他们的行为并思索:怎样让他们顺利地认识错误,又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如果让孩子写检查,可能并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于是,我想到一个办法:从我的角度出发,描摹当时的情景,写出我的所见所闻所思。

第二节课是语文课。我把刚刚写好的文章读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然后让当事学生从“凳子”的视角出发,写一写事情的经过。其他学生可以从“作业本”或者是旁观者的角度出发,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节课时间很短,但大部分孩子都写出了较成功的文章。孩子们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还带有自己的思考,角度独特,思路清晰。尤其是当事学生以“凳子”为第一人称,写出了“凳子”的哭诉,借“凳子”之口表达了对小主人的不满,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之情。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心里即使有再多的批评也消失在九霄云外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次转换角度的批评,竟然得到了意外的收获――以“我”的视角来写习作。此后,多次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类似的习作,引领学生从“我”的角度来进行选材,开阔学生的思维。学生也写出《我是纯净水桶》《我是一把米尺》等优作。当时,自己还暗自得意:认为自己找到了一条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新路。虽然经过实践的检验,但是缺少理论的支撑。现在看来,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特级教师于溟慧对此早有深入研究。不过,庆幸的是,于老师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窗户,我们后来者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作者系“文如其人”工作室成员)

上一篇:低段学生“悦”写五招术 下一篇:“四步”“三层”析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