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时间:2022-10-28 01:06:24

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影响及应对策略

【摘 要】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作用。尽管有很多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意思相同或相近,但其内涵与用法却又有很大的不同,这就阻碍并影响着中国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以及对英语词汇的精准理解。通过对其本质和产生因素的认识,对两者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旨在找出负迁移作用的条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尽量避免负迁移产生的影响,促进英语学习。

【关键词】英语词汇学习;负迁移;应对策略

词汇、语音和语法三大要素组成了语言。作为语言活动的基础,词汇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生对词汇的学习也非常重视,通常都会花大量的时间记忆单词,但在实际运用中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结果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往往会受到来自母语的影响,他们常常不可避免地把汉语的一些习惯用法和思维模式套用到英语当中,即受到母语的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影响,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起了制约制约作用,使得在学习生活中出现不少中式英语(Chinglish)的例子。因此,对于汉语在中国学生学习词汇过程中起到的负迁移作用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英语词汇学习中汉语负迁移的表现

英国语言学家威尔金斯( George W. Wilk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中说:“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那就不能传达任何信息。”词汇学习贯穿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大部分中国学生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都长时间停留在背单词的阶段,他们一般都认为每一个汉字或短语在英语中都能找到相对应的英语单词,机械地把两者等同起来。一旦把一个英语单词与一个汉语词联系起来,我们的大脑就会联想到这个汉语词的意思,就容易把汉语词的定义套用到英语单词上,也容易将英语单词的意思理解成和汉语词的一样,甚至在使用英语单词的时候也把汉语词的搭配用法连带套用到英语单词上。比如,不少学生使用a rich meal去表达“丰盛的餐宴”。在英语里,这个短语的意思通常是“油腻的、含糖高的饭菜”。在识记rich时,由于记住的意思是“丰盛的、丰富的”,于是便激活了汉语“丰盛的餐宴”搭配,进而套用到英语表达中,出现了a rich meal这种语法正确但词不达意的情况。

词汇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十分常见,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的。学习的词汇越多,发生的词汇迁移的机率也就越大。事实上,除了一些专属词汇和少数日常词汇以外,英汉词汇完全对应的情况是很罕见的,很多情况下,一种语言中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因不同的上下文或语境都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对应形式。面对这种差异,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局限在英汉单一对应的词义上,要尽力避免母语迁移现象的发生。

母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负迁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义负迁移

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语系——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二者截然不同。汉语是单音节的表意文字,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又表示一个语素。中国学生学习汉字通常是将字跟相应的事物联系起来,从形象的角度来认识、学习和掌握汉字的。而英语的是由26个字母构成的,是无理性的,字母和用字母拼写构成的词也较为随意。对于英语词汇的学习比较抽象,没有类似汉语这样字与词的概念。

(1)概念意义不对等

概念意义是指一个词最基本的意义,也是一个词的核心意义。概念意义是交际的核心因素,不正确理解词的概念意义,就会引起交际冲突。如:中国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因此会相应地把“王老师”称为“Teacher Wang”,而实际上在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不表示对人的称谓。Book与“书”,作名词时二者是对应的,都指一种物体,但作动词时,book含有“预定”的意思,“书”却是“书写”的意思,二者在词义上只是部分地对应。从指称范围看,英汉词汇在概念意义上的不对等有英窄汉宽和英宽汉窄两种情况。英窄汉宽指的是汉语用一字、英语用多词的现象。如“看”一字,在英语中就至少有read(I will read a book)、see(I see him coming)、watch(You can watch TV at weekend.)、look(Look at that woman by the table.)四个词与其对应。而英宽汉窄则指的是英语用一词、汉语用多字的现象,如thick rope、thick book、thick grass、thick fog中的thick一词在汉语中分别表示为“粗”“厚”“密”“浓”。

(2)内涵意义不对等

内涵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是指走出词的概念意义之外的意义,如词的感彩、词的褒贬等。它是建立在概念意义基础之上的、由情感联系所导致的、受民族文化所制约的一种词汇的隐含和延伸意义,是不同民族文化,包括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趣、生活方式等在语言中的反映和体现。各种不同的文化都给词语符号打上了其特有的印记,赋予其特定的说法和名称。所以一种特定的说法和名称只有在与其相匹配的文化意识中才可能畅通无阻地表达意义,同时,相对应的文化意识也影响着其语义。例如中国人对“龙”怀有至高无上的尊重,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人是龙的传人,总是用于表达好的意思, “龙凤呈祥”、“龙马精神”、“望子成龙”等,而西方人对dragon却没有好感,认为它是一种能喷烟吐火、凶残可怕的怪物,是灾难的象征。再如果颜色的象征意义在中西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异。如红色在中文里象征吉祥、喜庆,喜庆日子要挂大红灯笼、贴红对联、红福字;男女婚嫁时贴大红“喜”字,把热闹、兴旺称为“红火”等。而西方文化中的红色(red)则是一个贬意相当强的词,是“火”、“血”的联想,象征着残暴、流血,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 a red battle(血战), 它也象征危险、紧张,如red alert(空袭警报), a red adventure story(一个令人紧张的冒险故事), a red flag(危险信号旗)等。

(3)搭配意义不对等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是指词与词之间的横向组合关系,是由一个词从与它相结合的其它词的意义中所获得的各种联想构成的,是一种必须与别的意义搭配在一起产生的意义。汉英搭配并不是搭配组合中各个词项的意义的简单对应,如前文说到的rich meal, 再如家庭教师,不用a family teacher, 而是private teacher。词汇搭配往往也是约定俗成的,如动词与名词的搭配,动词与介词、副词的搭配等,多数并无道理可讲。如果学生片面地理解英语的搭配意义,就有可能在词语理解和使用方面造成错误。如:Look out!( 小心!汉语的错误理解为“向外看”),red meat(牛羊肉,汉语的错误理解为“红色的肉”)。

2. 词性负迁移

词性是指根据词义、句法作用及形式特征分成的类别。作为汉藏语系典型的孤立语,汉语缺少形态变化,也就是说,一个词在本身形式没有任何变化的情况下,可以表述不同的词性,通过该词在句子当中的放置位置或汉字的、地、得来确定它的词性;而属印欧语系的英语则是一门屈折语言,用于不同词性时,英语单词往往需要在形式上得以反映,即一种词类可以通过一些屈折变化而转化为另一种词类。因此学生在英语作文中有时会使用了具有正确意义的单词,但对词性却给予了错误定位,如把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分词用作动词等。如:We should learn some general medicine knowledge. (medicine 应为medical)一些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词汇时,只求基本词义,对词的读音、用法及其他含义不太在意,更不注意词性。词性观念淡薄甚至没有词性观念导致他们在英语写作时经常将词性混淆或是缺少必要的词性转换。

3. 词汇搭配负迁移

词语搭配是词汇学习的重点,搭配不仅是构成词语意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词汇衔接的手段之一,对篇章的连贯也十分重要。英、汉两种语言的词语搭配组合习惯往往各不相同,因此不能机械地把汉语的搭配硬搬到英语中去。中国学生经常会在动词与名词搭配、形容词和名词搭配时出现错误。例如,汉语中的动词“打”有很强的搭配能力,可以和很多名词搭配,而受到汉语的影响,学生们一看到“打”的词组,就会用beat/hit来表达,结果很多时候都会让人读不懂。如打排球、打盹、打电话、打地基,英语中的表达往往会用play volleyball、make a doze、make a call、lay foundation。形容词tall和high都有“高”的意思,a tall boy,high price都是正确的搭配,但如果反过来则搭配关系不正确。

4. 词法负迁移

英语的语法范畴(如性、数、时等)较多,常常需要借助语法手段来表达语法意义;而汉语则没有这些语法范畴,可以直接用词汇手段表达语法意义从而补偿语法范畴的不足。英语中存在而汉语中没有的冠词也经常被学生们遗忘。Mr Brown is engineer.此句应为Mr Brown is an engineer.一些名词在汉语中是可数的,但在英语中则成为不可数名词。如学生有时会说:He had a bread for breakfast.其中bread是不可数名词,因此前面不能加a,一般会用some或a loaf of来修饰bread。中国学生在英语使用中还会忘记冠词,因为冠词汉语中是没有的。同样的,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代词的主宾格之分都在汉语中难以体现使得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述的时候常在这些方面犯错误。

二、英语词汇教学中防止汉语负迁移的对策

词汇教学有着丰富的内涵。“完全掌握一个词,应包括掌握它的意义、拼写、读音、搭配、语法形式、文体、联想以及它的词频。”(余德敏,2012:12)然而,并非每个词都需要我们立刻掌握它的每一项内容,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词汇学习,最大限度地减少汉语负迁移的影响,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词汇教学观,通过丰富多样的词汇教学原则和方法,去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

1.情境教学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语言在其使用时必定是与特定的情境相联系的,脱离实际情境、孤立地学习语言知识,势必会因为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二者的较大差别导致迁移受阻,不能将课堂所学知识成功地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国学生是在汉语环境中去学习英语,无形中增大了学习的难度。因此,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情境因素在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在实际情景下或是通过多媒体创设各种适宜的接近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使语言迁移达到最佳效果。

2.词句关联

一味地孤立教授单词、忽视语言教学实践性的现象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屡有发生。众所周知,英语词汇一词多义和同形异义的情况十分普遍,在此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会倾向于在汉语中寻找一对一的词汇,从而导致汉语负迁移的产生,这样一来,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不能被透彻、准确地理解,更不用说是被灵活运用于实际语境了。因此,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要牢记孤立地讲解单词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词语只有连成句子才能表达一定的思想、进行交流。学生只有将词语放入句子当中,结合一定的语篇、语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某一个单词的意义、用法,从而降低汉语负迁移产生的机率。

3. 鼓励为主

学习效率的高低会受到学习者心理因素的影响。英语词汇学习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而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极易分散,如若再碰到难点单词一时半会记不下来或是在使用中出现错误的情况,学生就会感到挫败、无所适从,于是出现了害怕和畏惧心理,让他们觉得自己无法学好英语,从而拒绝、厌恶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对积极主动使用英语的学生要予以充分地肯定和支持,对出错的学生也要正确引导,可采用缓时纠错、暗示纠错的方法,诱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鼓励其正视错误,降低其焦虑程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尝试性学习并自行改正错误以加深印象。

三、结语

中国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英语教师应根据汉语负迁移对学生英语词汇学习造成的各种现象和影响,制定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懂得英汉词汇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努力克服负迁移的干扰。此外,在教授单词知识性内容的同时,通过学习技能的传授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单词状态,采用拼读识记、词根记忆、联想等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训练,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进一步促进正迁移。

参考文献:

[1]王文宇.母语思维与二语习得:回顾与思考[J].外语界,2002,(4).

[2]张放放,丁建宁. 浅谈英语学习中的汉语迁移现象[J].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0).

[3]余雅. 汉语迁移对英语词汇习得的干扰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5).

[4]谭顶良. 高等教育心理学[M]. 河海大学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注:

本文是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2012G349)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王丽君(1980-),女,湖北武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

上一篇:锂电池生产废水的治理 下一篇:生活体验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