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时间:2022-10-28 12:49:19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摘要: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目标。但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中,高职院校在职业能力培养中方面也还存在着认识偏差、定位模糊、师资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要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上着手,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与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职生;就业导向;创新创业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和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培养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很快的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论是生产、管理还是服务都能够干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指的是,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要适应社会的需要,满足各种不同岗位的要求。它的内涵一方面指社会中就业职位的实际要求,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所受的教育对社会劳动市场的适应。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实际上指的是把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和社会劳动职位相联系,重点突出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让其在择业时尽量减少教育程度所造成的局限。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论是在应对各种经济危机还是在促进经济增长保证民生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国家的现代化工业发展以及就业方面有很大的影响。高职教育的特点不是传授理论知识而是增加就业。

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1)认识偏差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对职业教育院校的学生有其他的看法,又加上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本身学习成绩相对其他的本科院校来说有一定差距因此有些高职院校的学生会有一些自卑感,从而导致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对自己的职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对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掌控的也不够全面同时对于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就笔着调查所知,虽然大部分的学生知道创新创业能力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但是很少有人对自己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有清楚的了解,大多数的人对自己的职业认识以及创新创业的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知道职业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却不知自己将会何去何从。因为对与市场就业认识的欠缺以及对职业规划能力的缺乏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只是简单的追求培训的时用性和实效成果,忽略了对自身整体发展的全面考虑,过分的强调了时效却不重视发展和应变。

(2)师资力量薄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选择对高职院校学生质量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因为职业学校的结构调整等种种原因高职院校存在缺乏老师以及师资力量薄弱的现象。一些高职院校的老师单纯的理论知识丰富却没有实践经验存在着动脑不动手的情况。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理论课、传统专业的老师数量多而专业课程老师、高学历的老师以及各种新专业的老师却是少之又少。

(3)制度不够完善

高职教育实际上就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它是高等教育同时又是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在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人才的同时更强调对职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高等职业人才却与社会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错位现象。一些高等院校不是全面复制普通的高等教育走理论路线要不就是忽视理论只强调技术。高职院校需要培养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但当前高职院校所实行的教学模式却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过于精细的专业划分导致学生无法全面的掌握知识也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措施

(1)改变观念,鼓励对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思想是行动的先知,高等院校要想以就业为导向来培养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高等院校学生的传统观念。让高职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正确的理解,真正掌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增加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规划。让学生抛下传统的观点,树立职业教育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地去建立创业创新体系,拥有综合的职业素养同时还要具备专门的技术能力。让学生掌握专门的高等职业技术同时使其具备很高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步观念,增强学生的好奇心,主动的进行创业创新。

高职教育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对社会的产业构成有全面的了解,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明确自身的发展地位,准确的掌握人才的流动,制定科学的院校发展计划以及培养人才的方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按照市场的要求和行业的规定来制定方案,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的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把学校和企业相联系,增加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以及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引导

师资力量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可以对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进行技术性的指导和规划设计。高等职业院校要对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教学设备按照高效、敏捷、长远的发展性原则进行整理,全面的对教师资源进行分配,给教师队伍制定一个有效合理的规划目标,建立起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对于任课的老师进行分等级、分层次的专门化培养对专任教师分层次进行培养,使教师在具有专门的从教资格外还可以在相应的职业岗位上进行实践教学。此外,要知道专业能力养成的重要性,经常举办各种专业性的讲座,经常组织大家去企业进行实地的参观考察,同时还可以请专家以及企业人才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增加兼职教师的比重,使实践操作课程可以有专门的高级技术人才来担任。通过对教师的专门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外对于以就业为导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信息,及时增长见识,提高教学水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教学与就业以及创新创业相结合。

(3)完善社会制度,为创新创业提供有力保障

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需要社会制度的完善来给创新创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首先要制定关于创新创业一系列制度,建立相关的部门,对高职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创新创业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推动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创新的展开。同时要加强政府的支持力度,给高职生以就业为导向的创业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起创业创新资金来给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进行投资。给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的创业创新提供人力支持并进行专门的指导,对高职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专门的指导和规划。此外,还要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建立起合理的奖励制度,对那些合理的有发展前途的创业创新成果的学生以及老师都进行奖赏,促进学生以及老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小结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职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是一个复杂又艰难的工作,它既是当前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推进教育改革建立起有效的工作体制,加强管理和投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对高职生的创业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上一篇:网络视频教学在动漫专业3dax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下一篇:对中高职教育衔接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