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

时间:2022-10-28 12:35:55

让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数学的美

【摘 要】 在教学中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索的氛围,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能运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进而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美。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是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讲数学,并适时地引导学生将零星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整合,逐步形成有序地数学化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我觉得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更好: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发学习数学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诱惑的问题情境。可见,课堂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推动力,也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措施。因此,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紧密联系日常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让例题回归生活,回归实践,贴近学生,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开始,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引导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积极尝试和探索解决新问题,激发探索的动机。又如在数学教材第七册的“学校买了3个足球,每个42元,买了4个篮球,每个65元。买足球和篮球一共用了多少元?”这一封闭性的实际问题时,我把它改编成开放性的问题,具体是这样设计的:今天我们进行一次模拟活动,到石塘去秋游,同学们肯定要带许多吃的东西,那我们先到商店里去买一些。

出示表格(学生每人一张)物品名称及价钱:矿泉水3元/瓶,面包2元/袋,八宝粥4元/听,饼干3元/包,方便面5元/桶,木糖醇9元/瓶,果粒橙4元/瓶。请你任选两种自己最喜欢吃的食品,每一种可买两件或两件以上,但不要浪费,然后算出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这样,在买东西的实践活动中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全方位的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

二、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学习了“圆的面积”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办法算一算操场上柳树干上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位学生说:“求圆面积要先知道半径,只能把树砍下来量了”。这时立刻有学生反驳说:“那怎么行呢?树一砍下来就会死掉的!”又有学生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有计算的方法”。这时,马上有一生起来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周长,量出周长就能算出它的半径”。经过争论大家的讨论达成了共识:先量出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大树横截面积。这时,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跑到操场上去量,去算。

又如,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单元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3)找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实物,分别测量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4)社会调查,收集生活中人们常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的数据信息,并记录下来;这样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在活动中不仅理解了数学知识,而且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时学生学会的不只是一种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会自主探索,自己去发现,学会像数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创造,这样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数学可以感受生活的美好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当中去。在课余,我常常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美化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教师节”快要到了,为了感谢兢兢业业的老师,母亲要求我们用50元零用钱,包扎一束鲜花送给老师,怎样包才最漂亮?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到花店了解每种花的单价:玫瑰3元/支,康乃馨1元/支,黄百合10元/支,白百合每束6元,郁金香20元/支。准备买什么花?各买几支?总价是多少?

方法1:我认为康乃馨表示的是一种感谢,花语十分贴近自己想表达的心意,而且每支的价钱也便宜,所以买一打康乃馨再加一支郁金香(1×12+20=32)需32元,还可以买一张贺卡5元,共需37元。

方法2:有的学生认为妈妈喜欢玫瑰花,自己买10支红玫瑰,另加一支郁金香(3×10+20=50)刚好50元。

方法3:有的学生认为郁金香比较贵我不买了,其他的花我各买两支,成双表示吉祥和祝福,总共(3×2+1×2+10×2+6×2=40)需40元。

……

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一种是相同的,那就是对老师浓浓的爱。从这篇数学日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孩子不但纯洁可爱、充满爱心,还会运用“单价×数量=总价”及“求各总价之和”的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给老师送花的过程中,既运用了数学知识,又明白要爱自己的老师,要关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个人。

总之,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知识的课外延伸,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并服务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这样,将学生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返回到生活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乐意地投入到数学问题的解决之中,自然地契合了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

上一篇:灭火器及灭火技术在火灾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议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