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高兴入冥收,一字非工未肯休

时间:2022-10-07 03:41:37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文修改就不同往日了。通过比较,我探索出了一些令人深思和效仿的方法。有示范法、自我读改法、小组互批法、观察法、品读评语法等五种方法。这些方法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是新课改不断深入的结果。当然,有些方法还不够成熟,有待于完善,但只要我们不断去总结提高,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的。

【关键词】 作文修改 方法 示范法 观察法 品读评语法 斟酌 修改符号

过去的作文批改,一则耗时费力,二则收效甚微,一直以来是中学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事。而新课程改革中,要求语文教师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如何把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作文批改,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反馈慢。学生将自己的精心构思的作文交给教师,他多么希望立即知道老师对它的评价。而教师批改作文至少需要一个多星期。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的希望逐渐减弱,最终消失。二是激不起学生的兴趣。传统批改法只是教师的批改,至多也只有一两次面改而已。这种批改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学生根本就不愿多看老师圈点的地方。所以,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已迫在眉睫。通过这几年的尝试,我有一些效果较为明显的方法以供参考。

从古至今,许多文人的名篇都是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后才定稿的,以至于流传千古。如:贾岛“推敲”的典故,成了文章斟酌字词句的一段佳话。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就是多次修改后定稿的,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可见,一篇好文章一般都是经过反复修改而成的。而现在的学生却很少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二种原因:一是学生未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二是没有深入到生活实践中去,对事物观察不够细致,匆匆下笔,而修改又不知从何改起。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新课改的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

一、示范法

学生完全自改,要有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第一步,教给学生作文修改符号;第二步,按照写作要求,教师示范批改,让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我选出好、中、差各一篇作文,并打印出来,给学生每人一份。让学生通读后,引导学生先从大处着手:(1)研究体裁是否正确。让学生读后判断该文章是什么文体。(2)感觉立意是否积极或有新意。(3)选材是否典型。同样的材料,如果叙述的重点不同,会有不同的结果。(4)记叙是否有条理。让学生读后感觉这篇作文条理清晰,有条不紊。(5)结构是否完整。一篇文章有头有尾,并且内容充实,这篇文章才结构完整。

接着再引导学生从小处审视:(1)语言是否准确。看这句话或整篇文章语言是否连贯,是否有语病句等。(2)用词是否恰当。每一种意思都会有多种表达,这就要仔细斟酌词句了。(3)标点符号运用是否正确。让学生考虑这篇文章中标点是否正确。第三步:我把我写给这三篇文章评语分别打印出来,让学生进行补充和修改。这样学生有一种“山重水复攻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为以后的自批和集体小组批改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自我读改法

鲁迅先生曾说过:“写完至少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吝惜”。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说过:“我写作中有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的通顺不,逻辑不,看看句子是否有不够妥当处。”可见,用阅读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对于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平时,我要求学生写完文章后,至少读三遍,一是默读,检查文章中心是否明确,详略是否得当,层次是否分明;二是朗读,检查有无病句,段落之间衔接是否自然等;三是精读,检查有无错别字、添字、落字或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

三、小组互批法

小组互批法是我们修改作文的主要方法。主要过程是:以四人为一组,小组内分工明确,共同讨论,共同发言,有记录员,有组长。修改作文的方法按“示范法”进行,当然不同的作文,还有一些具体要求。如本学期我们写的《三中校园》这篇说明文时提出写作要求:①内容、语言是否符合说明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否合理;②说明是否清楚、具体;③应运了多少说明方法,所用说明方法是否恰当等。

在批改的过程中,记录员汇总本小组的作文中表现出的优缺点,错别字和病句。修改报告主要的内容有①作文题目;②批改小组人员;③本次作文的优缺点;④本次作文的优美语句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典故。批改后在文后写上评语并评级,写上修改者的姓名。这样做的目的是表示负责,也便于老师和其它小组检查。

学生互批,形式多样,可以是同桌互批,小组互批,平行班之间互批等等。教师抽查,肯定批得好的地方,指出批得不足之处。这样,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在提高中掌握了写作知识。

四、观察法

这种方法主要运用在某篇作文修改后,有些生活中的细节引起学生的争论。比如一学生写《妈妈的手》一文中写到“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妈妈那双白嫩美丽的手抚着我的头,眼里露出慈爱的目光……”我就针对这情况,给学生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观察每天劳作在田边地头中的妈妈的手是“白嫩”的吗?结果学生又一次认为自己错了。于是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对自己的作文作了修改和润饰,作文变得更生动了。

五、品读评语法

许多人认为,我的这种品读评语法不属作文修改。其实作文评语如果注入生命的活力,关注生命的成长,对于提升作文的导向品位、文化品位和育人品位,有很重要的意义。我经常把写给学生的评语打印成条目,发给学生,让学生去品读或结合作文去品读,许多学生根据评语又写出了许多让人感动至深的日记来。品读评语,实际就是对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又一次检验。让学生在“品”中“悟”,在“悟”中“品”,不断对写作有一个更纵深的认识。

总之,对于以上我的一些作文批改法我自认为还有一些欠缺,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有的学生不够认真,修改质量差;有的家长反对;有的老师反对。但我认为我只要坚持不断去努力改进,会被更多的人认可的!

上一篇:浅谈被动防火体系中的防火封堵工程 下一篇:中职数学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