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时间:2022-10-27 11:24:13

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内蒙古产业集群推动了各盟市的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但总体上讲,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上还相对滞后,表现为集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以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业集群为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大多为初级加工企业;产业链条短、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机制;缺乏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的支撑。内蒙古应培养东部产业集群,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实现集群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统一;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品深加工;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建立专业市场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区内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内蒙古;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一、产业集群对内蒙古经济的积极影响

1.推动了各盟市的工业化进程

目前,内蒙古形成的产业集群中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大型骨干企业达到60户左右,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产业园区达到40多个,在此过程中一批以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大集团和名优企业在区内生根,其增加值占全区工业的70%以上,是支撑全区工业生产的主要力量,也是全区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吸纳从业人员45万。呼包鄂三地在建设煤电、重化工、高新技术等产业集群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

产业集群是推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发展产业集群,能够使大量的中小企业集聚于一定区域,加深区域内生产的分工和协作,降低企业成长成本,提高区域生产效率;能够产生滚雪球的效应,吸引更多的相关企业集聚;能够促进集群内部分工不断细化,衍生出更多的新生企业,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转型,进一步增强聚集体自身的竞争力。

3.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

(1) 集聚各盟市资源形成十大特色产业集群

内蒙古现已在鄂尔多斯、乌海、锡林郭勒、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等盟市发展成煤炭产业集群;在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等盟市建立了电力产业集群等十大特色产业集群(见表1)。这十大产业集群的总产值为7605亿元,占2011年自治区产值的65.3%。这些产业集群的形成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集聚程度,使各个盟市集中发展具有优势生产要素的产业,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2) 吸引了外商投资,缓解了区内产业的融资压力

内蒙古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内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规模小、融资能力差,难以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但近年来依靠一些特色产业,如乳产业、电力产业等吸引了大批外商来投资建厂。到2011年末,全区共有外商投资企业法人862户,投资总额255.19亿美元,注册资本135.61亿美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62%、9.79%、10.79%。从累计实有外商投资法人企业来看,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有535户,投资总额达202.84亿美元,注册资本106.52亿美元.

二、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集群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域狭长,跨越了东北区、华北区和西北区三个区域带。这三个地区在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所以,内蒙古的集群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内蒙古的主要煤炭企业、钢铁企业、电力企业、羊绒加工企业以及乳品企业都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并且具有投资大、规模大、集约化经营程度高、效益好、利润高和发展快的特点。“十一五”期间,呼包鄂“金三角”领跑全区工业经济发展。2011年,“金三角”区域形成6969.7亿元的经济总量,撑起内蒙古经济的“半壁江山”,在全区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大中企业全部集中在呼包鄂地区。而东部地区,是广大农村牧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集聚区,其工业基础弱、底子薄、工业化程度低、种类少、规模企业更少。

2.以传统产业和资源性产业集群为主,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调查看,内蒙古大多数产业集群科技含量低,以传统产业和资源开采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少,所生产的产品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如资源开采、服装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缺乏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传统产业多数产品都是简单的加工,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内蒙古自2002年以来GDP增速连续8年位于全国首位,年均增速达18.7%,其主要原因是能源对助推内蒙古经济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煤炭、冶金等产业集群的贡献。但同时付出的环境成本也是巨大的,历史上水草丰美的鄂尔多斯草原如今已经半荒漠化;锡林郭勒草原近年来退化、沙化、盐碱化面积已达到可利用面积的64%;享誉国内外的呼伦贝尔草原目前沙化面积也达到130万公顷。草原生态的超负荷承载与粗放的能源开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集群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大多为初级加工企业

长期以来内蒙古大部分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创新的能力和动力,集群内大多为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和风险承担力,为规避风险不愿自主创新,大多都是通过引进和模仿的方式来提高技术水平。同时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缺乏相应的创新人才,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健全,很多企业采取贴牌、拼装等方式进行生产,挫伤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大多数企业以投入市场多年的老产品产主,在产品更新换代上比较落后。据统计,40%以上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尚未建立技术研发机构,70%以上的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能力,80%以上的企业创新资金不足且缺乏筹资能力。创新和合作的意识淡薄,创新资金投入不足,创新组织机构不完善,缺乏激励员工创新机制和创新人才等诸多因素制约了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4.产业链条短,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和联动发展机制

内蒙古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雷同,众多企业都围绕一个产品进行生产,不注重在产业链条的延伸上下功夫。企业彼此联系少,每个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在市场竞争,企业间缺少信任,没有形成有利于企业集群发展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费用,阻碍了企业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

5.缺乏现代物流和专业市场的支撑

内蒙古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的企业少,特别是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企业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只是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装卸服务,不能更好地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从专业市场的发展看,内蒙古多数地区专业市场仅仅初步形成,上规模和上档次的为数不多,专业化程度很低。调查表明,在包头、通辽、鄂尔多斯、兴安盟、乌海、乌兰察布6个盟市的496个市场中,专业市场仅75个,占15%,其中大型专业市场8个,占市场总数的10.7%,中小型59个,占89.3%。

三、加快内蒙古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1.培育东部产业集群,实现东西部均衡发展

内蒙古东部地区的经济与东北三省和京津冀地区联系密切,应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发展战略,“锡赤通”经济圈比较靠近北京和天津,可向京津地区发展;“呼伦贝尔—兴安盟”毗邻东北经济圈,靠近边境可以同俄罗斯和蒙古发展边境贸易。

内蒙古东部地区大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通辽市初步探明矿藏41种,全市煤炭保有量121亿吨,石油储量8亿吨,天然硅储量居全国之首,被称为“冶炼之宝”的石墨储量也很可观;呼伦贝尔市探查到有各类矿产达40余种,煤炭储量是黑吉辽三省总和的1.8倍。可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的潜力,培育东部产业集群。

2.实现集群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协调统一

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快速发展,但这种增长仍是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和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其增长主要是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的污染为代价,所以,内蒙古产业集群建设必须与循环经济协调统一,这也是其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产业集群中的每个企业必须实现绿色生产、清洁生产,因为企业竞争从根本上说是提高资源和能源效率的竞争,因此,产业集群建设必须对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作出调整,要提高企业的环境成本意识,注重环境保护的绿色品牌设计。

3.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内蒙古应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体系,支持产业集群开展重点共性技术开发,鼓励采用国际标准和先进标准,引进开发市场前景广、技术含量高、产品效益好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不断增强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应构建技术创新平台,优化发展创新环境;加大科技投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研开发和服务体系,鼓励大学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集中力量开发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效益,提高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同时也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完善激励机制,发挥创新人才的作用。

4.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品深加工产业

政府应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发挥其产业龙头作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聚集,进而调整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研究、制造、销售、物流及其他生产业一体化的产业链条体系,提高产业协作配套水平。各盟市应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高效优质的服务,吸引配套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聚集发展,实现互惠互利。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结构升级,促进企业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以农畜产品为例,目前农畜产品生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生产肉制品、奶制品等科技含量低、花样少的产品。要利用先进技术生产多元化、系列化和个性化的产品,如牛羊屠宰后的许多副产品是生物制药、化妆品、保健品以及食品企业的主要原料,经过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5.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建立专业市场和物流配送体系

要实现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物流资源,通过兼并、重组等形式进行整合,建设成大型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企业,引导仓储、运输、邮政等企业联合发展,形成一批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培养物流增值服务的企业,特别是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企业,鼓励拥有自己物流车队的企业借鉴现代物流模式,组建独立运行、独立核算,具有行业特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为自治区产业集群提供集储运、配送和信息处理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晓丹.东北三省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2]赵云平.内蒙古产业集群战略[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3]朱小川.基于复杂系统的产业集群演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25).

[4]王缉慈.超越集群—中国产业集群的理论探索[M].科技出版社,2010.

[5]从龙慧.内蒙古着力打造西部生命科学产业集群[N].内蒙古日报,2011-12-28.

[6]徐永刚.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研究[J].社会纵横,2010(7).

[7]陈丹红.对产业集群产生与发展的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

作者简介:吴蔚(1977-),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内蒙古呼伦贝尔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上一篇:修改后刑诉法辩护制度对公诉工作影响及对策 下一篇:浅谈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和养护